秘鲁

走南美23秘鲁印象

发布时间:2020/8/15 1:44:25   点击数:

从拉巴斯有直达秘鲁库斯科的跨境长途大巴,只是中途要下车通关。托马斯保持着他货比三十家的葛朗台传统,问遍了车站里面所有的车票代理。我确信他买的票必然是能买到的最便宜的票。以前很怕他纠结这种事情,会不耐烦,时间久了我就习惯了,只要不要我去问,我倒是乐得清闲。车况不好,胜在没什么人,空了很多座位,大概是海拔一直向下,天气突然热得要穿短袖才舒服。

我们车后面坐着一帮子年轻人,一群朋友嗨了一路,我去车尾上厕所的时候总是要路过他们,看到他们在吃一种不认识我的水果,这水果我在路上也见到过好几回,没敢买来吃。终于有一次我就问了他们其中的一个男孩,因为我知道他会说一点儿英语。我问他那是什么水果,大概是什么味道。他说了半天看我没懂,就把手里的果子拿过来给到我面前。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鬼使神差的接过他吃过的果子在反面就咬了一口。吃到嘴里才反应过来,我在吃一个不认识的男人吃过的水果。顿时吞下去也不是,吐出来也不对,十分尴尬。

好在一群年轻人热闹得很,大家都哄笑起他来。在旅途中来来往往相识的人,很多人可能就是一辈子一次的擦肩而过,有些人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旅途中遇见,大概因为这同吃一个果子的缘分,我们和这群年轻人后来在旅途中又遇见了好多次,发生了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故事。

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国界线划在美丽的提提卡卡湖中间,沿湖的土壤相对富饶,风景和人情与我认识的玻利维亚又又很大的不同。常常有朋友问我这个世界到底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去过,或者问我以后走完了怎么办?其实世界这么大,根本走不完,走过的地方也只是像我认识的玻利维亚一样管中窥豹,我想可能四十岁之前我还是会保持这种匆匆而过的旅行节奏,在四十岁之前,我想认识更多的地方,在四十岁之后我才想细致的慢慢的解读我喜欢的地方。那个时候体力呈抛物线向下走,我不再有这么好的精力但是我有了岁月的沉淀,那时候我愿意慢下来,好好听这些地方跟我诉说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

南美洲我出签的第一个国家就是秘鲁,因为我们的机票是从秘鲁返回德国的,一般陆路旅行中应该最先签出计划里最后一个出境国家的签证。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国家在审批签证的时候会要求出示往返机票,怎么去的他们其实不关心,最关心的是你什么时候出境。慕尼黑秘鲁领事馆的领事问我怎么去秘鲁,我不想说得太复杂就说可能从巴西陆路过去,因为如果说飞的话又得出示机票了。

胖胖的领事说:“才一个月而已,秘鲁都不够玩,还从巴西过去,那么远呢”。

我说具体行程是我丈夫安排的,所以还不能确定。

他反问我一句:“你老公是德国人吧”?

我回答:“是的”

他说:“我就是知道,德国人就是这么的没情趣,这么短的时间怎么玩嘛”!

我笑笑,他还是盖章把签证给我,因为我缺一个无犯罪证明的原件,而当时只带了复印件。在市政府开无犯罪证明一份原件需要交14块钱。我以为几个国家开一份就够了,谁知道都要原件,好在领事人还是不错,先把签证给我了,让我隔天回家自己补了邮寄过去。

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边境乱成一团,各种卖小吃和纪念品的商贩杂乱无章的到处摆摊,因为是边境,所以这一带都可以双币使用,买东西的时候会问你是用秘鲁钱还是玻利维亚钱。街上的人和车堵成一堆,我们常常会吐槽城管,但是在南美我会觉得城管是那么的有必要。

人都是这样更关心自己的直接利益。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更关心的都是关于自己眼前的直接利益。城管这个充满负面能量的词其实是城市规划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中国的经济神话也归功于我们传统观念里集体大于个人的道德标准。这对很多欧美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违背人权的事,可万事难两全,南美洲的现状会常常让我感恩我原本不喜欢的制度。

我们下车去排队出境,天气很热,我有一句没一句的跟伊娃闲聊着。后面的两个台湾女孩子听到伊娃说中文,很喜欢伊娃,通过伊娃这个桥梁我才发现我们原来是坐一辆车过来的。闲聊中我得知她们是从台湾飞秘鲁首都利马,再从利马陆路坐三天的大巴去到玻利维亚看天空之镜,再陆路返回利马,然后从利马飞阿根廷的布伊偌斯艾里斯,最后又返回利马飞回台湾。

每次我跟别人聊起旅行,我就会在内心感恩托马斯的存在,和这样的线路安排相比,我们的旅程比她们少花一半钱,多玩一半路。南美洲的旅行受签证和大交通的不方便有诸多阻碍,但是有心想来的人还是会克服各种困难走出来。这么辛苦的路,闺蜜两个相互扶持一路走过,这段旅行将来一定是她们美好的人生回忆。

两个女孩子一看就是吃货,从玻利维亚边境到秘鲁境内,两个人就在买各种小吃,对比价格,还得算汇率。秘鲁境内的物价明显比玻利维亚贵几成。两个吃货在秘鲁也有过惨痛的拉肚子经历,警告我秘鲁美食太多,不要乱吃。后来我在秘鲁兜兜转转,果然也是美食天堂。

我不知道这种大巴的司机是如何在这么一锅粥里面找到所有的人,带了出来去很远的停车点上车。这边境小镇乱成了一锅粥,各种建筑的半成品堆砌在风景绝美的滴滴卡卡湖边,蓝天碧湖垃圾场,暴殄天物莫过于此。

如此美的雪山湖景,若是有好的旅游公司开发,建成不错的度假村,这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独厚,很容易就能够有良性的旅游业的发展。秘鲁托马丘比丘的福,旅游业在南美国家里开发程度算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食物链顶端的旅游开发公司多是外企,本国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总得来说我觉得还是很混乱的,如果去一个国家旅行,总是要担心被宰被骗被忽悠,那么总体来说这里的旅游业即使游客量大,也是不成功的。

我常常觉得哪里都可以是很好的旅游目的地,一个好的旅游策划和管理胜过旅游资源本身。秘鲁这种本身旅游资源极好的地方,缺一个英明决断的旅游决策者。

过了边境我们不得不和台湾姑娘道别,她们得换成别的大巴去利马。我们继续跟着车去库斯科。离开提提卡卡湖我们往山上开,盘山公路坐大巴并不舒服,连很少抱怨旅途的伊娃也颇有微词,沿途的风景好似川藏线,不同的是高原上奔跑的是羊驼而非藏羚羊。秘鲁给我的感觉多少有些亲切感,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和过去的中国有相似之处,包括没有机械化的农业,开发过度的旅游业。

我记得刚学英语的时候很多外国人告诉我对中国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农业的大面积手工劳作,我小时候家里面也有种田,所以我们看到农民在田地里劳动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后来我慢慢理解了他们的这种印象。因为在欧美国家的农业早就是高度机械化,我很少能在德国的田野里看到农民自己在手工劳作,多半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最多也就是有人在机械操作。

在德国生活的朋友曾经在朋友圈发了个被捋掉玉米粒的玉米棒子的照片,说再次被德国的农业机械化惊呆了,玉米田里机器开过,这光秃秃的玉米棒子就是机器过去后玉米田剩下的东西。秘鲁的机械化程度比现在的中国要低很多,田里除草松土都是人力劳动。沿途的风景却又与中国农村相差甚远,很多房子还是土砖房,茅草屋顶。看得出房子应该是自己盖的。每家每户的房子多有不同,流线型的茅草屋顶形态各异。

秘鲁据说是南美洲原土著居民占人口比率最高的国家,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四。南美的土著人口其实跟亚洲人有些相似,如果我皮肤再黑一点儿,很容易就会被认为是秘鲁人。南美最不缺的就是混血,所以伊娃这样的肤色和五官,在南美洲是很有归属感的。说来也真是奇怪,伊娃的肤色恁是比我们两都要黑很多。托马斯一直很想拍一张伊娃牵着羊驼,穿着秘鲁毯披肩在高原上的照片。

生活.旅行.走南美by汤佳

年2月28日于德国家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dxdm/1862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