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地形地貌 >> 秘鲁首都利马六百年未下过雨却生活着九百万
秘鲁首都利马是世界上唯一的“不雨城”,号称六百年(建于15世纪,有多年的历史)未下过雨,却生活着万人,城市绿化还杠杠的,是不是有些神奇?
秘鲁首都利马六百年未下过雨却生活着九百万人他们是怎样存活的?秘鲁首都利马,一个六百年未曾降过一滴雨的城市,却奇迹般地生活着九百万人。这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但实际上,利马人早已习惯了这种干燥的生活方式。
秘鲁的首都利马,说它是一座不下雨的城市,可能你会觉得它像一片沙漠一样,但它的地表却总是比较湿润的,空气中也都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而且这里街道旁都种满了各种的鲜花,并且这里还生活着多万的人民呢。
一般的首都,它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好的,这个城市立马也不例外,这个城市它在太平洋的东岸,然后他的东面儿是南美大陆,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就是这个城市不下雨的原因所在。不过它虽然是挨着大洋,但是因为气候和地形各种各样的因素等等一起导致在这沿海地区有着大面积的沙漠,利马这个城市就是坐落在这片沙漠的绿洲中。
按理来说绿洲,一定会是那种降水非常充分的地方,但是因为这里正好属于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地区,而且它盛行的风向正好与海平面是平行的,导致水汽很难上升,再加上这里拥有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的影响,冷空气下降,冷却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逆温层,也就是说,这里的水汽大多都是以雾的形式呈现,因此就不会下雨。
那么,不降水的利马怎么生存的呢?
其一,利马座落于沙漠边缘的绿洲当中,当初建城时选址不错。
其二,利马的水汽很难遇冷凝结成小雨滴,几乎不下雨,但每年还是有10~15毫米的降水量以水雾的形式存在,空气相对湿润,这对植物是一大利好,植被绿化不错,街道上绿树成荫。
其三,秘鲁有些像以色列,全国都是沙漠,但秘鲁人掌握了沙漠水雾凝水技术,懂得收集雾水,量不多,总比没有好。
其四,利马背靠安第斯山脉,地下水资源丰富,这也是绿洲的成因。
其五,利马将安第斯山脉的雪水充分引流利用,类似我们利用天山雪水一样。
其六,在里马克河水不能满足需求后,秘鲁开始了自己的中线“西水东调”工程,把流向大西洋的亚马孙河的源头水,通过隧道引入里马克河水系;就是在米高的安第斯山脉分水岭地区建40公里明渠、9公里隧洞、5座水库等工程,将亚马孙水系的水西调,与马卡一期工程衔接,将水调至利马。
其七,利马虽然是热带沙漠气候且降水量稀少,但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气温在18℃,最高也不超过24℃,还好,蒸发量还是有限的。
其八,利马地效区,缺水,用卡车装运水也是一大风景,这个有点儿像小本当年读书时的西安(同学描述的)。
其九,好多利马人终身难得一遇降水,显然这儿的雨具没市场,当地好多房子压根儿连屋顶都没有;在全世界的首都中,好像只有埃及的开罗也存在房子没屋顶的现象。
利马虽然干旱,但却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城市之一。因此,太阳能成为了利马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利马,随处可见太阳能发电设施,无论是家庭还是商业场所,都充分利用太阳能来满足日常的电力需求。
除了太阳能,利马还充分利用了地热资源。地热能不仅可以为城市供暖,还可以为居民提供热水。因此,在利马,即使不下雨,居民们也可以享受到充足的热水和温暖的家庭环境。
此外,利马还拥有完善的地下水系统。虽然雨水稀少,但是利马所处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通过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水资源,利马人得以满足日常的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需求。
在农业方面,利马人采用了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使得这片干旱的土地也能生长出丰富的农作物。同时,利马还大力发展了渔业和其他特色产业,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总之,利马人通过多种方式适应了这里干燥的气候条件。他们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地热能和地下水资源,使得这座城市在六百年无雨的情况下依然繁荣发展。这不仅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和创新来寻找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利马集中了秘鲁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南美洲仅次于巴西圣保罗的第二大城市,利马是沿海城市,港口条件优越,海运便利。近代西班牙就看中了这一点,殖民者皮萨罗灭亡印加帝国之后在此地修建城市,使利马成为秘鲁最早发展的区域,吸引大量人口聚集,曾经繁荣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出现了和巴西大城市一样的问题,导致贫富鸿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