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特写世界读书日,你的ldquo悦

发布时间:2021/6/15 15:30:44   点击数: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226/4317373.html

文字

陈俊沂刘昕睿

采访

王晓萱刘昕睿吕翔新姚孜陈俊沂王琪

图片

受访者提供

责编

朴智英

排版

王文珊

《红楼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经典著作并没有被束之高阁,反而成为了南大同学们共同的记忆。

年起,南京大学开始实施“悦读经典计划”,开出60本书单,包含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明、哲学与宗教、经济与社会、自然与生命、全球化与领导力6个单元。每个本科生必须阅读覆盖全部单元的6本书,才能获得“悦读经典”的学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天,你的“经典”,“悦读”了吗?

一次全校悦读的实践

“范围还是比较广的,你总能在每一类中选择到还算比较感兴趣的书籍。”谈起这份书目,19级大气科学的陈华表示。

与个人阅读相比,“悦读经典”多了老师指导和量化考核的环节,通过发布阶段性的任务来推进学生的阅读进程,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目的。这在陈华的身上有所体现:修完课程后,他在日常阅读中也延续了这种分阶段思考分析的习惯。

同时,有些课程的老师也会设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和考核方式,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期末考核不限形式,于是,19级新闻学的方圆交上了自己创作的一篇小说。她也观看了很多往届同学的作品展示,其中一份讲述杀手故事的视频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说:“期末作业可选择的方式变多了,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性。让完成作业这件事不再显得机械和枯燥,写起来没有那么痛苦。”

完成作业和考核时得到的实践经验固然宝贵,但老师对于书籍本身的讲解也同样重要。方圆阅读《四书章句集注》时,观察到老师会讲自己的讲义上传到网站。她猜测,如果只是自己阅读,同学们碰到看不懂的地方就容易略过,作业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书章句的课件

19级匡院的孙卓则认为,老师们的课程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自己研究成果的思想,能够帮助自己固有的思维发散开来,更好地理解内容。

实行六年多以来,“悦读经典”拉近了同学们与经典的距离,润物于无声。

谈起“悦读经典”对自己的影响,陈华说,他作为“理工男”因此读到了很多文史类的书,也接触到了很多其他学术领域的思想。他还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选修了商学院的课程。新闻学的方圆也坦言,如果没有“经典悦读”,她只会选择文学读物,而不会主动选择历史、经济、哲学这些学科。

除拓展视野外,悦读经典对思维锻炼也有一定帮助,看待问题的方式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有所改变。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孙卓读完了《大流感:最致命的瘟疫史诗》。在现实中看待疫情,他会学习书中的思考方式,从人类文化和历史进程的必然过程来看、从人们的应对来看,更有大局观一点。”

量化的“任务”

在“悦读经典”计划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上完了这门课,作业考核也按时完成,可是原著却没有读完。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时间。

陈华自称,他在“悦读经典”中留下了一些遗憾:“我只看老师要求的、问题相关的部分,或者是精华部分。相对于其他的课程,不会倾注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悦读经典”的量化指标成为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让他们不得不做出“理性的选择”,将重心放在回报比率更高的课程上。在这种情况下,每周的阅读时间自然会相应缩减。

阅读难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孙卓举例:“像《国史大纲》用文言文,《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用很多专业术语这样的书,我很难读进去。”

“看不懂”不是个例

没时间、没兴趣、读不懂,诸多因素使得大部分同学选择作业划水。对此陈华并不回避,坦言自己有时会偷懒只读与作业有关的部分,也会引用原文凑凑字数。而孙卓也很无奈:“书看不懂,有些作业只能半猜着去完成。一半推测作者想法,一半按自己理解来写论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相比(读书的)过程,完成作业的结果更加重要。

选课前很多同学会认真研究课程“红黑榜”(对课程进行评价的榜单),榜上那些任务越少给分越高的课程最“红”,反之最“黑”。“红榜”的课程总是被疯抢的目标。陈华也不例外,非“红榜”课程不选,会更多地考虑评价机制和任务难度,而不是书籍本身。然而,红黑榜也并不是所有人选课的唯一标准。孙卓表示他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gjqh/216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