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国家气候 >> 人民币助力一带一路比翼双飞
10月19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已升至创纪录水平之际,中国正在利用“一带一路”倡议(BRI)商定的贷款在国际上继续推广人民币。
在周三结束的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政策性银行与外国银行签署了一系列人民币贷款合同。
出席论坛的个国家中,许多国家属于全球南方国家。
基本上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国家大多是访问过北京或与北京达成战略协议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是最明显的一个,今年和中国的贸易将突破亿美元,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市场份额。
地缘战略紧张局势和美国高利率帮助北京提高了人民币在一些国家的接受度。
根据周三公布的SWIFT数据,9月份,人民币占全球支付金额的3.71%,创下历史新高,几乎比1月份的1.91%翻了一番。
虽然与美元的46.6%相比,还微不足道,但是这仅仅是SWIFT的数据,不包含CIPS(中国支付系统)的数据。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中美竞争的加剧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都促使更多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帮助更是重振了一度陷入停滞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战略已有十年了,该战持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建设连接全球的基础设施和能源网络。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写道:“在全球货币波动加剧的情况下,‘一带一路’为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提供了良好机会。”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马来西亚马来亚银行、埃及央行和秘鲁对外银行签署了人民币贷款合同,以支持“一带一路”项目。
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国家银行签署了人民币贷款协议,中国银行帮助埃及发行了非洲首支人民币熊猫债。
中国还向丝路基金额外拨款亿元人民币(.4亿美元)用于“一带一路”项目。
其实人民币融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世界对货币的需求,和美国利率大幅上升。
由于美元借贷成本越来越高,以及美元的武器化,许多债务人已转向人民币进行融资或再融资。
乌克兰战争也是是人民币使用增加的一个因素。
当然人民币距离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所占份额很小,而且西方国家大幅削减了中国股票和债券的持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