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可持续发展全球主要国家ldquo

发布时间:2021/5/27 18:54:03   点击数:
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也已成为各国的核心课题之一。总体看,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碳定价政策,以及绿色金融。本文围绕上述政策框架和热点问题,梳理总结国际实践和经验,并提出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期待为国内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测算,若实现《巴黎协定》2℃控温目标,全球必须在年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又称“碳中和”),即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其通过植树等方式减排的抵消量;在年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又称“温室气体中和或气候中性”),即除二氧化碳外,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抵消量平衡。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计划在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

美国总统拜登已明确表示,将承诺在年实现碳中和。一些国家计划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早。如乌拉圭提出年实现碳中和、芬兰年,冰岛和奥地利年,瑞典年,苏里南和不丹已经分别于年和年实现了碳中和目标,进入负排放时代。中国近期宣布争取在年前实现碳中和。

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中,大部分是政策宣示,只是少部分国家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如法国、英国、瑞典、丹麦、新西兰、匈牙利等。还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欧盟、韩国、智利、斐济等,正在碳中和立法过程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一些国家制定了以产业政策为主的减排路线图。考虑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3%源于能源消耗,其中38%来自能源供给部门,35%来自建筑、交运、工业等能源消费部门,因此部分国家研究制定了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政策,支持减排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五条路径——

1、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电的供应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年,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全球能源供给中占比近八成,清洁能源占比很小。因此,各国从能源供给端着手,推动能源供给侧的全面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降低煤电供应。

从能源供给侧看,55%累计排碳来自电力行业,而电力行业80%排碳来自燃煤发电。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多个国家均已采取措施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比如,年,英国和加拿大共同成立“弃用煤炭发电联盟”(ThePoweringPastCoalAlliance),已有32个国家和22个地区政府加入,联盟成员承诺未来5~12年内彻底淘汰燃煤发电;瑞典年4月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座燃煤电厂;丹麦停止发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许可证,并将在年前停止化石燃料生产。

二是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储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因分布广、潜力大、可永续利用等特点,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

比如,德国是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年出台了《气候行动法》和《气候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将逐年上升,该比重将在年达到80%以上;美国年颁布了《复苏与再投资法》,通过税收抵免、贷款优惠等方式,重点鼓励私人投资风力发电,年风能已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再生能源;欧盟年7月发布了氢能战略,推进氢技术开发;英国、丹麦均提出发展氢能源,为工业、交通、电力和住宅供能。

2、减少建筑物碳排放,打造绿色建筑建筑的绿色改造,前期成本高、投资回报期长,但长远效益可观,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根据欧洲建筑性能研究所研究,对建筑进行绿色翻新、节能改造,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千亿欧元的潜在收益;对医院进行节能改造,还能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医疗卫生行业每年节约几百亿欧元。

各国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就是打造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空间使用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此,主要做法有两种:

一是出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广绿色能效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节能标识是建筑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的重要节能指引,有助于在建筑的生命全周期中最大限度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评价体系方面,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方法BREEAM,全球已有超过27万幢建筑完成了BREEAM认证;德国推出了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DGNB,涵盖了生态保护和经济价值;新加坡在《建筑控制法》中加入了最低绿色标准,出台了GreenMark评价体系,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及社区的节能标准做出了规定。

在绿色能效标识方面,美国和德国分别实行了“能源之星”和“建筑物能源合格证明”,标记建筑和设备的能源效率及耗材等级。

二是改造老旧建筑,新建绿色建筑。

欧洲八成以上的建筑年限已超20年,维护成本较高。欧委会年发布了“革新浪潮”倡议,提出年所有建筑实现近零能耗;法国设立了翻新工程补助金,计划帮助万套高能耗住房符合低能耗建筑标准;英国推出“绿色账单”计划,以退税、补贴等方式鼓励民众为老建筑安装减排设施,对新建绿色建筑实行“前置式管理”,即建筑在设计之初就综合考虑节能元素,按标准递交能耗分析报告。

3、减少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布局新能源交通工具随着中产阶层人口增多,汽车保有量翻番,将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各国政府及产业界日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gjxz/213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