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国家象征 >> 我要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
“我要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月亮和六便士》
是年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
▼
书中主人公英国画家的原型
便是法国后印象大师
保罗·高更(PaulGauguin)
他与梵高、塞尚合称“后印象派三杰”
▼
先来目睹一下
这位传奇男子的尊容
▼
蔑视众生的眼神
西服混搭开衩下装
与其说厌世
不如说根本不屑于这浮世的眼光和禁锢
▼
高更的公开声明是
“逃离欧洲文明与一切的约定俗成”他通过大胆的色彩与平面化的语言
将现实批判与艺术抽象完美融合
那种不羁却纯粹
奇幻却真实的视觉震撼
直击人心
▼
高更生于法国巴黎
父亲是新闻记者,母亲是南美秘鲁人
“我的血管里流着古印加民族的血液”
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
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相当反感
▼
年路易·波拿巴复辟
自由派的高更父亲携全家移居秘鲁
4年神秘的异国生活为高更埋下了种子
转化成后来绘画中不可遏制的力量
▼
高更向往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
对南太平洋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
渴望在原始部落探寻单纯率真的画风
创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
又有象征意义的全新艺术
▼
高更把绘画的本质
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
当成记忆体验的一种创造
绝非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知觉经验
▼
年海军退役后
5岁的高更转型为成功的证券经纪人
更娶了富有的丹麦小姐为妻
命运似乎对他格外垂青
▼
然而也正是这年
高更鬼使神差开始学画
在毕沙罗引导下快速掌握印象派画风
《维罗弗勒风景》首次被展会接受
▼
之后高更一连参加了4届印象派画展
直至年第8次印象派画展
高更和塞尚、凡高一起同印象派决裂
高更也终于发现
自己的一生只能属于艺术。。。
▼
年
在“独立派”画展展出的《裸体习作》
已逐渐体现出与印象派的区别
形象结构符合印象主义观念
但明暗对比强烈,色彩大胆炙热
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腔调
高更尽量回避对客观事实的表述
试图用轻松的笔触传达内心的感受
▼
此时的高更
还是一位不大考虑调予的大胆色彩家
一位对纲领缺乏信心的素描家
一位争辩多于灵感的尝试者
▼
也许艺术注定具有无法抵挡的魅力
可以超越琐碎而美好的现实桎梏
不顾一切地追随灵魂的引导
而真正的艺术家
注定是既超越社会
也超越时代的孤独者
▼
35岁那年高更抛妻弃子
离开金融界与美好的现实生活
毅然决然走上艺术这条坎坷的不归路
▼
他不断地去蓬塔旺、布列塔尼
阿尔、波尔杜、最后来到塔希提
找寻直觉中那个神秘超凡
而又美好纯洁的新世界
▼
高更在研究原始土著民族艺术之后
开始将对象的轮廓加以简化
强烈鲜明的色块
单线平涂的手法
原始意味的风格
不仅摆脱了模仿自然的传统
更在单纯中赋予了深刻象征意义
以及对人生及艺术的思索
▼
年的作品《热带植物》
高更以装饰性的色彩
将热带风光描绘成
色彩与结构并存的物质空间
▼
浓郁的色彩与平面化的处理方式
简化了的手法,强化了气氛
展现了异域情调主观而神秘的装饰意味
▼
在后期的创作中
高更尝试不断加入自己的想法
从《布道后的幻象》到《黄色的基督》
逐渐抛弃传统印象派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逐渐注重主观感情的表达
更多的融入象征主义的特点
▼
年高更第二次来到布列塔尼
创作了《布道后的幻象》
前景一群正在祈祷的女人
右方幻觉展示了带翅天使与雅各的搏斗
其间的枝干以示现实与虚幻之隔
高更有意夸张人物
在透视比例上反差强烈
▼
此时的高更
绘画风格已与印象主义迥然不同
强烈的平涂色块封闭了视觉空间
主观的色彩表现与高度概括的形体轮廓
和谐而不失动感
既具有象征性与神秘性
又饱含韵律感和装饰意味
呈现出自由主观的色彩与构图观念
▼
年高更的《布列塔尼的猪倌》
勾黑边的平涂色彩彼此对立
不依靠中间调而呈现空间感
不仅在形色上和谐统一
更从现实的视觉中抽象出来
成为独立自主的艺术客体
▼
某些细节还与印象派藕断丝连
但画风已建立在新理论的基础上
高更将此风格称为“釉彩派”和“综合法”
至死不渝的发展下去
▼
确实
与塞尚表现空间的相互关系截然不同
高更如同景泰蓝般平面分布的色彩
平铺的形体轮廓
是避免写实刻画
而集中于艺术对象的起点
▼
高更年的《黄色基督》
更以其浓重的色彩、平铺的块面
大胆的轮廓以及简约的造型
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
▼
画面由前景人物和十字架支撑
延展的曲线与封闭的形对比强烈
形象明快而简约,色彩华丽却质朴
高更对于纯朴简化意味的刻意追求
使画面超越自然主义的客观记录
呈现出对虔诚宗教信仰的直接情感表现
与印象主义画风对比鲜明
▼
高更曾在日记中写道:“印象主义一味研究色彩,毫无自由可言……他们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gjxz/2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