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国家象征 >> 君主大人如是说钱币铭文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上,钱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工艺品。在君主的授意下,文字、图案被压印在一块不大不小、或方或圆的金属片上,成为一块价值凭证。
对于钱币,我们似乎很熟悉,但其实知道的很少。
我们不确定最早的钱币究竟服务于祭祀、贸易、供赋还是税收,不十分清楚古代希腊和中亚铜币的功能和发行、流通原理,也不完全了解各国历代不同材质的主、辅币为何并存及如何兑换并在什么程度上发挥怎样的功能。
图片来源:以色列时报
每一枚钱币都曾是历史的亲历者,也因此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学者们虽然非常乐于将人类铸币史总结为系统性的知识,但最终注定会陷入到更多的矛盾之中——出乎逻辑的提问未必能得到合乎逻辑的答案。
例如,我们至今仍不确定钱币上为什么出现了币文(即钱币上的铭文和符号)。
我们甚至不知道钱币上的币文和符号究竟是否是为了让人看懂而被镌刻出来的——偶有一些令人费解的缩略语、标识和暗记像密码一样困扰着我们,让我们非常怀疑那些生活在钱币流通年代的人们是否理解其含义。更何况,历史上各国多数民众根本不识字,即便币文写得清楚明白也没多少人能看懂。
年秘鲁8里亚尔银币上的利马造币厂厂标,钱币为猫眼藏品。
我们大概早已对钱币上铭刻文字习以为常,但再仔细想来,币文似乎也并不是钱币的必要组成部分。
印度当代有一枚“现象级”的流通币,币面上的图案是一只比划着数字的手,以此标示出钱币的面值。这枚颇具趣味性的钱币让人不由对币文的意义产生了疑问:当钱币的图案足以说明问题的时候,币文有必要存在吗?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会立即意识到钱币币文所天生具有的主观性——币文所承载的信息更多的是铸币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些内容并不一定对钱币的流通有任何作用,也并不奢望使用钱币的人能够理解。
这枚安南“嗣德通宝”七钱银币背面的铭文为“玦澒千年化,盪鏐萬世傳,酬勳彰有德,所寶者惟賢”,说得就像是从哪个神仙洞府里得来的什么绝世传承一样。钱币为西班牙áureoCalicó年10月拍品。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西欧主要国家近代的流通钱币上虽然币文繁复却唯独不写面值;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东亚铜钱上总是只写年号而不写君主封号和国别——在这些亚洲君王们眼中他们理论上来说都是天下唯一主宰,要封号何用?
在我国的历史上,北周静帝宇文阐甚至给自己的钱币写上“永通万国”四个大字,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豪情在文风素以自夸见长的东亚也属少见。至于说当时的百姓究竟能否认得出这四个篆字以及是否会被陛下的这一份豪情打动就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图片来源:美国SBP公司年10月拍品。
不过,虽说没有哪一种钱币能够真的“永通万国”,但与晦涩的历史文献相比,钱币的铭文确实更有效、更长久且更直观地为其铸造者向后世的人们传达了他们心中所想。
古文明研究的学者们发现,当一切城市沦为废墟、一切文献荡然无存、甚至最宏伟的纪念碑也化为尘土之后,那些古王朝的钱币仍然在地下保持着它们的原样。钱币因此被证明是比一切宏伟建筑都更能有效保存历史信息的永恒的纪念碑。
图片来源:GettyImage
即便是那些上古的王者们可能也没有想到,他们倾全国之力建造起来的巨大土木工程在年后未能帮助他们留下只言片语,反而是那些留在微不足道的钱币上的一点点碎碎念被原封不动地呈现在后世学者的眼中,成了研究他们生平唯一的资料。
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君主们意识到小小的钱币能够跨越时间、空间将不太多却很关键的信息如此完整地留存下去之后,他们就愈发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gjxz/2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