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长啥样

发布时间:2021/6/14 19:41:21   点击数:

在中国,护照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古代的中国人凭用竹简、布帛、木板、金玉或纸张做成的“封传”、“契”、“照碟”、“过所”、“符节”。“符传”、“路证”、“路引”等证件出入边塞关津,类似现代签证的内容记载其上。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开始有护照。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清朝的中国护照是一纸公文式,除记载有持照人姓名、籍贯、年龄、职业及发照机关和主管官员姓名、发照日期、盖官方印鉴等项内容外,还记载护照系“奉上谕”、为“宣布朝廷德意”应持照人请求而发,以便各关卡验证放行和地方官员给持照人以切实保护等内容。

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护照制度引入中国以保护其侨民,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建立驻外使领馆制度,并逐渐给华侨颁发护照,以保护海外华侨的利益。

  

现今国内各文物单位收藏的清代华侨护照,它们的样式和大小大多都不太一样。有的护照,文字的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是左右分布的,有的则是上下分布的;有的护照有照片,有的则没照片。

  

而清光绪八年签发的黄华饶护照则更为特别,其样式和今天的护照大为不同。它上面没有持护照者的照片,只是用文字描述护照人的体貌特征:身材五尺六寸半,面貌紫,异相无。同时,护照上还写有持护照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籍贯、年龄以及职业等。

  

这份护照的背面是英文部分,其内容和中文部分大体相同,也没有照片。这份护照的开头写有第三千三十号护照的字样,可见该护照的签发时间非常早。护照是由中国清政府驻美国金山(今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签发的。

  

年,清代著名外交家黄遵宪任清政府驻美国金山总领事,同年4月开始为华人颁发护照。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相关专家据此推断,黄华饶护照可能是迄今发现的国内最早的清代华侨护照。

  普通华工很难获得护照   

据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专家介绍,黄华饶护照是该馆在筹建之初通过文物征集或购买的形式收入馆藏的,当时,多数专家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因此并未引起该馆的重视。直到近几年国内对华侨护照进行系统研究时,该馆研究人员才发现它的珍贵和重要性。

  

根据黄华饶护照上的相关信息推断,黄华饶为新宁(今江门台山市)籍美国华侨,是在美国北加州城市奇科的农业工人。19世纪70年代以前,清政府视海外华人为“弃民”,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普通华侨特别是华工在海外的权益更是无从保障。

  

“观察现存的中国早期护照可以发现,当时多数护照是签发给官员或商人的,而黄华饶只是一名普通的华工,在美国是田工。”江门五邑华侨史专家、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张国雄教授介绍说,在当时的美国,普通华侨特别是华工很难有机会获得护照。那么,作为普通华工的黄华饶又是怎么拿到护照的呢?

  华侨联合争取海外权益

  

原来,早在年初,美国就通过《排华法案》规定:十年内禁止华工入境,华工以外有权进入美国的华人,必须持有清政府颁发的有英文翻译的证件。鉴于美国排华的激烈,旧金山商董代表以及秘鲁、古巴等地的华人纷纷向清政府诉苦求救,时任驻旧金山总领事的黄遵宪认为,保护广大普通华侨的权益已经刻不容缓。他在美国任职期间,努力保护华侨合法权益,不管内外形势多么恶劣、困难多大,他都将保护华侨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遵宪保护美国华侨的努力得到广大华侨的认可与尊重,美国著名华人领袖司徒美堂评价黄遵宪为清朝“历来驻美外交官中唯一能做保护华侨工作之人”。

  

通过黄华饶护照可以看出,在年美国颁发《排华法案》的背景下,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晚清外交家,与美国排华势力作不懈斗争,为普通华侨争取合法权益所做的努力。

  

黄华饶护照及其他清代华侨护照是我国华侨历史的一个重要物证,清末实施护照发放的制度,也是为更好地保护华侨利益,特别是为华工、普通华侨所争取的合法利益,意义重大。

来源:网络综合

—THEEND—

注:以上图文内容整理于网络

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

如侵权请联系小编

我们后台将及时审核处理

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违者必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rkzz/216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