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世界地理世界主要地区综合训练附

发布时间:2021/8/16 17:11:49   点击数: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本文由地理雷综合整理,为方便广大师生使用,雷老师上传的微专题图片均没有水印,请各位转载的老师们也不要用水印呀

考前知识点再梳理!

资料打印版同时共享在“雷人地理工作室”14个群里,之前加入群的朋友们可直接去下载,还没进群的,可以进第16群:,在群文件下载……

世界主要地区

(·永安高三月考)“世界春城”上榜城市的评价指标包括四季气候舒适度、景区景观优美度、环境宜游宜居度、接待能力完善度、休闲产业繁荣度、文旅康养融合度、内外交通可达度等。下图为年“世界春城”前10名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城市(   )

A.全部集中在低纬度

B.都远离板块的边界

C.东半球数量多于西半球

D.悉尼昼长变化幅度最大

2.关于图示城市被评为“春城”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罗毕的经济基础雄厚,接待能力最强

B.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础设施完善

C.阿姆斯特丹纬度最高,以雪山美景著称

D.基多位于赤道,海拔高,四季阳光明媚

(·宜宾高三模拟)年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了25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食组织预测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可能会在3月至4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表述与东非蝗灾形成无关的是(   )

A.政局动荡B.全球变暖

C.气候干旱D.生态良好

4.根据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   )

A.风向影响B.气温升高

C.人类干预D.降水减少

5.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印度进入我国,最可能是途中(   )

A.森林茂密B.高山阻隔

C.距离遥远D.气候湿润

(·玉林高三模拟)南极科学考察队近日在南极发现一处适合建设大型机场的蓝冰区。目前,世界各国在南极共建有8个蓝冰机场,澳大利亚的威尔金斯蓝冰机场经纬度位置为(66°41′S,°29′E),其飞机跑道表面铺有压缩雪防止冰面融化。据此完成6~7题。

6.飞机跑道表面铺有压缩雪能够防止冰面融化,主要是因为雪能(   )

A.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

B.减少大气逆辐射

C.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D.增加空气的对流

7.威尔金斯蓝冰机场的时间(区时)比北京时间(   )

A.早1小时B.晚1小时

C.早34分钟D.晚34分钟

(·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读图,完成8~9题。

8.从大连到鹿特丹(   )

A.北极东北航道全程顺风顺水,所以航行时间较短

B.北极东北航道向正北航行到白令海峡再转向西南

C.传统航道沿途自然带的更替只体现了经度地带性

D.传统航道沿途的气候类型丰富并且植被景观多样

9.图中(   )

A.白令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B.直布罗陀海峡常年风平浪静

C.苏伊士运河处于地震多发地带

D.马六甲海峡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洋流B.海陆位置

C.地形D.土壤

11.若甲、乙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白昼更长

B.两地昼长相同

C.太阳直射赤道上

D.乙地昼夜长短差异大

二、非选择题

12.(·安庆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非大裂谷南起约20°S的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地沟附近,绵延千米,为巨大的地堑构造带。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既有咸水湖,也有淡水湖,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裂谷每年以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速度加宽。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2亿年后,它将撕裂成一个新的大洋。下图为东非大裂谷局部及形成示意图。

(1)结合右图,简述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

(2)指出东非大裂谷形成后当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并说明其理由。

(3)东非大裂谷附近的姆韦鲁湖是淡水湖,而鲁夸湖则是咸水湖,解释其成因。

(4)推测两亿年后东非高原的气候、植被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13.(·西安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阿塔卡马沙漠分布图,图2为图1中沿A-B线地形剖面和气流示意图,阿塔卡马沙漠东西向呈阶梯状分布,该沙漠腹地位于两座山脉之间,是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毫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4℃,有世界“旱极”和“冷沙漠”之称,图3为图1中伊基克的气温和降水量图。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腹地成为“旱极”和“冷沙漠”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中洋流水温比同纬度太平洋水温低6~7℃的原因。

(3)“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图1中P海域异常升温引起气候异常的现象,该现象发生时会造成南美西海岸国家的渔业损失,试说明原因。

(4)简述图中洋流对沿岸沙漠气候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1.C 2.B解析:第1题,低纬度是指纬度低于30°的地区,读图可知,阿姆斯特丹、索契的纬度在30°N~60°N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昆明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圣地亚哥、基多、麦德林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并不是都远离板块的边界,B错误;东半球是指20°W向东一直到°E,在该范围的城市有阿姆斯特丹、索契、昆明、亚的斯亚贝巴、内罗毕、约翰内斯堡、悉尼,共有7个城市,因此东半球数量多于西半球,C正确;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阿姆斯特丹纬度最高,昼长变化幅度最大,D错误。故选C。第2题,内罗毕位于非洲,经济落后,经济基础并不雄厚,A错误;昆明位于我国云南地区,气候四季如春,且属于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B正确;阿姆斯特丹位于荷兰,地形为平原,不会出现雪山,C错误;基多距离赤道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不会出现四季阳光明媚的情况,D错误。故选B。

3.D 4.A 5.B解析:第3题,东非政局动荡,抗灾能力不足,蝗灾影响大;全球变暖、气候干旱易形成蝗灾;生态良好不易形成蝗灾,D正确。故选D。第4题,根据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蝗群3-7月向北迁飞,蝗虫的飞行需借助风力,3-7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故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风向影响;气温、降水对蝗群的迁飞影响小;人类干预能力较小。故选A。第5题,蝗群向北迁飞,蝗群由印度进入我国需经过喜马拉雅山脉,蝗群难以飞越,B正确;森林、距离、气候对蝗群迁飞的影响较小。故选B。

6.A 7.B解析:第6题,雪不透明,而且雪面反射率高,能够反射更多的阳光,使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有效防止冰面融化,A正确,C错误。雪可以影响地面辐射,但是不能影响大气逆辐射,B错误。雪无法增加空气的对流,D错误。故选A。第7题,威尔金斯蓝冰机场的经度为°29′E,属于东七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小时,B正确。故选B。

8.D 9.C解析:第8题,北极东北航道由大连到白令海峡,冬季受西北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逆风逆水,A错误。北极东北航道,先向东北到白令海峡,过白令海峡后先折向西北再折向西南,B错误。传统航道沿途自然带的更替既有经度地带性也有纬度地带性,C错误。传统航道经过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多种气候和景观带,D正确。故选D。第9题,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A错误。直布罗陀海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浪大,B错误。苏伊士运河处于板块张裂地带,地震多发,C正确。马六甲海峡不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C。

10.A 11.D解析:第10题,西半球主要是南北美洲,根据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地在中美地峡,可推出是北美洲。北美南部东临墨西哥湾暖流,西临加利福尼亚寒流,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A。第11题,题中没有明确是晨线还是昏线,A、B错误,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故太阳不直射赤道,C错误;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异越大,D正确。故选D。

12.解析:(1)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产生巨大的张力,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南北向大断裂,两侧岩块相对抬升,中间下陷分离,从而形成裂谷。(2)“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既有咸水湖,也有淡水湖,湖区水量丰富”,东非大裂谷形成后,水面增加,蒸发量逐渐增大,降水量也逐渐增多;以后降水量和蒸发量趋于稳定。理由是原来部分陆域被一系列湖泊所取代,水面增加,水量稳定,因湖水蒸发,空气湿度增加,水循环更加活跃,降水量增多;随着板块运动稳定,水陆面积变化不大,地表环境相对稳定,降水量与蒸发量趋于稳定,达到相对平衡状态。(3)据左图数据分析可知,姆韦鲁湖海拔米,说明下陷幅度小,湖水水面较高,湖水以河水的形式外泄,盐分不易积累,因此形成淡水湖;鲁夸湖海拔是米,说明下陷幅度大,湖水水面较低,湖水无法以河水的形式外泄,只能以蒸发的形式支出,盐分不断积累,因此形成咸水湖。(4)“大裂谷每年以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速度加宽。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2亿年后,它将撕裂成一个新的大洋”,两亿年后新的大洋诞生,东非高原部分地区被淹没,局部地区成为岛屿或半岛,距海更近,降水增多,植被可能由草原变为森林;局部地区可能由陆域变为海域,植被由陆生变为水生。

答案:(1)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拉伸,地壳出现了南北向大断裂,两侧岩块相对抬升,中间下陷分离。

(2)蒸发量逐渐增大,降水量也逐渐增多;以后降水量和蒸发量趋于稳定。理由:原来部分陆域被一系列湖泊所取代,因湖水蒸发,空气湿度增加,水循环更加活跃,降水量增多;随着地表环境的相对稳定,降水量与蒸发量趋于稳定,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3)姆韦鲁湖下陷幅度小,湖水水面较高,湖水以河水的形式外泄,盐分不易积累,形成淡水湖;鲁夸湖下陷幅度大,湖水水面较低,湖水无法以河水的形式外泄,只能以蒸发的形式支出,盐分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东非高原局部地区成为岛屿或半岛,距海更近,降水增多,植被由草原变为森林;局部地区可能由陆域变为海域,植被由陆生变为水生。

13.解析:(1)结合图文资料进行分析,从大气环流角度进行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腹地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气候干旱;从地形来看,阿塔卡马沙漠腹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背风地带,盛行干燥的离岸信风,加剧干旱;同时,海拔较高,降低气温。从洋流来看,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空气中水汽含量少。(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图中区域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的作用,加上离岸风的影响,底层冷海水上泛,加剧洋流的寒冷程度,进一步降低水温。(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温会异常升高,上升流减弱,冷海水上泛程度降低,导致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因缺乏食物而大量离开或死亡。(4)沿岸地区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由于该洋流势力强,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致使沿岸热带沙漠气候一直从30°S附近延伸到赤道附近;同时,由于该洋流具有降温作用,使得夏季气温较低,降低了气温的年较差;沿岸地区少雨,近地面空气遇到寒流(冷的海水)而形成雾。

答案:(1)沙漠地区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背风地带,盛行干燥的离岸信风;秘鲁寒流水温低,空气水汽含量少,降温减湿;海拔较高,降低气温。

(2)寒流从南极附近经过,水温极低,洋流北流,其水温低于附近海水温度;离岸(东南)信风将表层海水向西吹离海岸,海洋深处冷海水上升到海面,加剧洋流的寒冷程度。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美太平洋沿岸水温会升高,上升流减弱,水中浮游生物骤减,鱼类因缺乏食物而离开或死亡。

(4)使南美洲西海岸分布着南北延伸、逼近赤道的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地区少雨(而多雾);夏季温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rkzz/225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