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春晚中的读音错误,应该如何巧妙辨别多音字

发布时间:2021/4/6 20:38:36   点击数:

今天观看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发现两个词语的读音有误。一个是小品《占位子》中沈腾的“我一直觉着自己是个特别称职的父亲”中的“称职”,正确读音应该为“chènzhí”。

“称”是多音字。汉语中的多音字是以义定音的。也就是根据意思决定应该读哪个音。表示这类意思读一个音,表示另一类意思读另一个音。“称”有三个读音,表示“叫做(自称);赞许(称赞);测定重量(把这包米称一称)等意思读chēng。第二个读音chèng,同“秤”字,指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如杆秤、弹簧秤等。第三个读音chèn,表示“适合,相当”的意思。如称心、称职。在识记时,坚持“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只记特例,意思较少的,如“称”字,只要记住表示“适合”的称心、称职等几个特例,其他都读chēng。

第二个错误是小品《儿子来了》中,潘长江的“买了一个跟你这一模一样的床垫子”中的“一模一样”正确读音应为“yìmúyíyàng”。“模”字有两个读音,表示“标准、规范(模型);仿效(模仿);模范(劳模)”的意思读mó。表示“模子“的意思读”mú”,如“模板、模具、模样、模子”。在识记中,我们只要记住特例“模板、模具、模样、模子”读”mú”,其余都读mó。

在一模一样这个词语中,“一”字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它在语流(说话时)中,不同的词语中会发生声调的改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语流音变”。这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如两个三声音节相连时,为了避免读起来拗口,前一个音节一般会变成二声,如“水果”的“水”读二声。

“一”字在词语中也会发生音变。有四种情况。

第一,“一”字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yī”。如“一、二、三、十一、第一。

第二,“一”字在四声前读二声“yí”。如“一样、一个”。

第三,“一”字在非去声(一声、二声、三声)前,读四声“

yì”。如“一般、一年”。

第四,“一”字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yi”。如“想一想,谈一谈”。

看上去很复杂,其实我们只要记住两个特例,就能正确识记、读准“一”的声调了。“一个”读“yígè”,“一年”读“yìnián”。只要记准这两个词语,我们遇到“一”字,进行类比推理,就能读准了。四声前面读二声,其他声调前面读四声,因此“一模一样”应读“yìmúyíyàng”。

多音字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巧记多音字呢。我为大家总结了以下策略。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越来越进步,产生了很多新的词汇。字的数量却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人们用一字多音来解决语言发展和汉字数量之间的矛盾。一个汉字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意思。为了把这些意思区分开,让人们知道句子中用的是这个字的哪个意思,人们用一字多音来区别字义,有的改变声调,有的改变韵母,这就形成了多音字。

一字多音是汉语的常见现象。教给学生怎样读准多音字,不仅能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理解文中多音字的意思,还是学生日常生活与人交流时正确表达自我的需要。接下来我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例,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帮助学生巧记多音字。

多音字是以义定音的,也就是根据意思决定应该用哪个音。如“曲”表示“歌曲”的意思读第三声,表示“弯曲”的意思读第一声。多音字识记的原则是分类归纳(某一类意思读哪个音),记少不记多,只记特例,如,漂亮读第四声,其他都读第一声。突破多音字的关键方法是查字典。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字的字义和用法。因此,勤查字典,动手又动脑,分类总结,记少不记多。

多音字学习的总原则是“记少不记多”,即只记特例,记意思少的音,其余意思都读另一个音。

多音字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按意思进行归类,通过意义区分。即把字典上的多个意思归为一类,表示这类意思读一个音,表示另一类意思读另一个音。

如:号(《观潮》风号浪吼)表示拖长声音大喊读háo,号叫,号哭,风号浪吼;其它的意思都读hào,口号,记号。

曲(《草原》高歌一曲)表示弯曲的意思读qū,弯弯曲曲;表示歌曲的意思读q?,乐曲,高歌一曲。

2词性不同,如:动词时读一个音,名词时读另一音。

如:数(《鸟的天堂》不可计数)用作动词,表示查点数目,数一数时,读shǔ,不可计数;用作名词,表示数目时读shù,如人数。

种(《祖父的菜园》菜种)做名词时,表示物种的简称,读zhǒng,如种子,菜种;做动词时,表示种的动作,读zhòng,如种植。

3褒贬义不同,其中一个音组的词多含贬义。

如:露(《草原》露出微笑),表示“显露、表现”义一般读lù,如暴露;表示“显露、表现”义,组词含贬义的则读lòu,如露丑、露脸、露马脚。

4其中一个音表示特定含义,其余读另一个音。特定含义,如人名、地名、物品名称、特殊含义等。

如秘(《雅鲁藏布大峡谷》秘鲁)秘鲁读bì,其余读mì。

似,在词语“似的”中读shì,其余读sì。

5同一个意思单用读一个音,在复合词或成语中读另一个音。

如:薄(《观潮》薄雾)单用时一般读báo,词语中读bó。味道不浓,淡的意思单用时,酒味很薄,读báo,词语薄酒读bó。

血,在合成词中读xuè,如血液、血色;单用时读xiě,如流了一点血。

6书面语中读一个音,口语中读另一个音。

如:横表示“粗暴、凶暴”的意思,口语中读hèng,蛮横、强横,同样的意思再文言词或成语中读héng,横行,横征暴敛。

7方向不同。

如:转,表示改变前后方向、位置等,一百八十度移动,读zhuǎn,如转移、转身;表示原地旋转,绕着某点移动,三百六十度转动,读zhuàn,如打转,转圈子。

总之,识记多音字,要把握一个总原则“记少不记多”,记住特例。遇到多音字,先查字典,根据读音进行总结,再看属于以上七类中的哪一类。要使学生明白多音字的读音选择与意思有关。勤查字典,动手又动脑;分类总结,记少不记多。

一、以下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多音字总结。

dī指营运的车;的士、打的、的哥

的dí表示真实、实在;的确

de虚词;好的,男的

piào漂亮

漂piǎo漂白、漂洗

piāo漂浮、漂移

zhá炸酱、炸油条

炸zhà爆炸、炸弹、炸药

liáng表示量长短、大小等;量地、量杯、思量

liàng饭量、胆量、气量、数量

pāo表示松软的东西;豆泡儿、眼泡

pào肥皂泡、灯泡、泡面

dǎo摔倒、卧倒、倒闭、倒班

dào表示顺序相反;倒影、倒退、倒垃圾

fāng店铺;书坊、牌坊

fáng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油坊、磨坊

háng排行、银行、一行字

xíng行走、旅行、执行、言行

shì似的

sì相似(表示像);似乎

shān扇扇(shàn)子(表示动作)

shàn(名词)电扇、隔扇、一扇门(量词)

hē喝水、喝粥、喝酒(把液体咽下去)

hè吆喝、喝彩(大声喊叫)

jǐn尽管(多单独用于句中,组词少,如:先尽旧衣服穿)

jìn尽力、尽量、尽头、尽心、尽职

sǎo扫地、扫描、扫射

sào扫把、扫帚(用于固定词组)

quān圆圈、铁圈、圈内、圈地

juàn羊圈、牛圈(养猪羊等牲畜的简易建筑)

chóng重复、重新、重重困难

zhòng重量、重要、尊重、稳重

bēi背书包、背债

bèi后背、手背、背诵、背井离乡

jiē(长出果实)开花结果、结实

jié结网、打结、蝴蝶结、结束

shě(动词)舍弃、恋恋不舍、舍不得

shè(名词)房舍、宿舍、牛舍

zhuǎn(改变方向、位置等)转身、转眼、转学、转交

zhuàn(绕着中心点旋转)旋转、转动、转圈子

二、教材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1、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bēi)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dí)应该叫‘千人糕’啊!”(6《千人糕》)

3、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shě),不想回去。(7《一匹出色的马》)

4、转眼(zhuǎn)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识字2《传统节日》)

5、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piào)、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识字3《“贝”的故事》)

6、炸酱面(zhá)(识字4《中国美食》)

7、小屋的烟囱上,结(ji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8《彩色的梦》)

8、我们一起商量(liáng)怎样攻下那座城堡。(10《沙滩上的童话》)

9、其实,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pāo)。(11《我是一只小虫子》)

10、街坊(fāng)劝他说:“赶紧把羊圈(juàn)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12《寓言二则》)

11、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fáng)去吧。”(14《小马过河》)

12、倒不如(dào)说是五角星吧!(13《画杨桃》)

13、老师的教诲(jiào)让我终生难忘。(13《画杨桃》)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háng)白鹭上青天。(15《绝句》)

15、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shì)耷拉着。(19《大象的耳朵》)

16、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shān),就能把他们赶跑。(19《大象的耳朵》)

17、“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hè)起来。(21《青蛙卖泥塘》)

18、尽管(jǐn)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22《小毛虫》)

关于“音变”的部分内容参考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刘蕾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dxdm/204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