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地形地貌 >> 半途哲人唐国明咋用鹅毛诗说,半途主义是一
半途哲人唐国明咋用鹅毛诗说,半途主义是一种永不停息乘风破浪的精神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四张图片下开始)
————————————————————————————————
我的文学是一种半途主义文学。
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
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零乡”。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无归现实路上,表现永不停息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我已完成的《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地无乡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地无归下,怎样的“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垮”地为梦前行……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的形式生成。我们也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有的永远落入圈套难以自拔,有的获得超越,却不知所踪。
2、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或说,每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一半,且两个不同的素数分布在这个数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3、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清风明月先生、红楼先生、作家唐国明作品
————————————————————————————————
半途主义精神(组诗7首)
——————————————————
第一首:半途主义精神
………………………………………………………………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是前浪,不是后浪,我们都在途上为梦乘风破浪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第二首:有问无答的问题
………………………………………………………………
天空歇得么,歇得呢;大地歇得么,歇得呢;人歇得么,歇不得
太阳困得么,困得;月亮困得么,困得;人困得么,困不得呢
为什么一生还想做个人,做到筋疲力尽呢
为什么一生还想做个人,做到鲜血流尽呢
………………………………………………………………
清风睡得么,睡得;高山睡得么,睡得;人睡得么,睡不得呢
闲云懒得么,懒得呢;流水懒得么,懒得呢;人懒得么,懒不得
为什么一生还想做个人,愿在途上行走不停呢
为什么一生还想做个人,愿在路上奔走一生呢
………………………………………………………………
兰草枯得么,枯得呢;残荷枯得么,枯得呢;人枯得么,枯不得
竹无节要得么,要得;梅无节要得么,要得;人无节要得么,要不得呢
为什么一生还想做个人呢,问不得,答不得呢
为什么一生还想做个人呢,答不得,问不得呢
………………………………………………………………
第三首:你怎么还不起来
………………………………………………………………
你怎么还不起来
起来,起来
屈原来了,项羽来了,陶渊明来了;李白来了,杜甫来了,李煜来了,苏东坡来了,李清照来了,曹雪芹来了,海子来了
起来,起来
你还不愿意起来,你还想睡,你还想继续睡
起来,起来
你还不愿意站起来,你还想躺一会,你还想继续躺一会
起来,起来
你还不愿意起来,你还想继续爬一会,你还想继续爬一会
起来,起来
起来也很累,躺着也很累,爬着也很累;人就是这么起来一回,坐一回,爬一回,睡一回
起来,起来
屈原走了,项羽来了,陶渊明走了;李白走了,杜甫走了,李煜走了,苏东坡走了,李清照走了,曹雪芹走了,海子走了
你怎么还不起来
西施来了,海伦来了,虞姬来了,王昭君来了,杨玉环来了,貂蝉来了,柳如是来了,林黛玉来了,薛宝钗来了,安娜·卡列宁娜来了,奥黛丽·赫本来了,戴安娜王妃来了
你怎么还不起来
………………………………………………………………
第四首:未知数
………………………………………………………………
除了写下万古流传的诗书,我什么都没有
除了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长风情怀心,我什么都没有
………………………………………………………………
我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
………………………………………………………………
我是什么?我是什么
我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只是一个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的未知数
………………………………………………………………
第五首:湘江
………………………………………………………………
1、
………………………………………………………………
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流过了故土,流到橘子洲
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流过了岳麓山流到了洞庭湖
流过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我
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流过了高山,流过了清风明月,流过了天空,它还在流,它还在流
………………………………………………………………
2、
………………………………………………………………
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流过了山,也流过了沟
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流到了岳麓书院门口
流过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的我
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流过了多少年了,还在流
………………………………………………………………
3、
………………………………………………………………
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流过了湘妃竹
湘江的水呀不断的流,流过了岳阳楼
流过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的我
湘江的水呀不停的流,流过了长江,流过了大海,流过了天空,它还在流,它还在流
………………………………………………………………
第六首:哪有此刻光明
………………………………………………………………
哪有天哪有地,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空哪有无,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生哪有死,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古哪有今,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黑哪有白,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来哪有去,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走哪有停,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风哪有云,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晴哪有阴,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日哪有月,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路哪有道,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花哪有草,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江哪有湖,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船哪有帆,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水哪有火,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老哪有少,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富哪有贫,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低哪有高,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运哪有命,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金哪有银,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暖哪有冷,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远哪有近,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山哪有海,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事哪有情,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笑哪有哭,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悲哪有喜,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冤哪有屈,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爱哪有恨,哪有此刻光明
哪有边哪有尽,哪有此刻光明
………………………………………………………………
第七首:红楼梦先生
………………………………………………………………
即使身居八平方米,也要活得如一个贵族一样
即使安身向阳坡,也要如一个王,统领属于自己的四方
即使如大风不停地南来北往,也要不停息地在途上
只有此刻的此刻,才是我拥有的故乡
那些摸不着的东西,对于我来说才是梦幻
让我时刻在完成实现的,才叫做梦想
——————————————————————————————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2、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不断从里面找出,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体现在他身上的人文精神是——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先生。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
唐国明说:“读书人精神就是‘读万卷书,穷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万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力定乾坤,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理安天下,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穷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万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
………………………………………………………………………………………………………………………………………………………………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先生,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自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元。
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年至年红学书目。
年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式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年6月完成《零乡》。
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热门人物,随后席卷全国各网及其他官方、民间主流媒体,使这个话题陆续成为了“亿万流量”或“万亿流量”的承载者。到年11月4日前已有安徽卫视、潇湘晨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安徽高速之声、浙江广播电视杭州钱江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报了此新闻。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或说,每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一半,且两个不同的素数分布在这个数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唐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