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游终篇
利马
首都一览
利马是秘鲁的首都,位于秘鲁西海岸的中央。西临太平洋,到达秘鲁的第一站就是利马,秘鲁的旅游宣传做的非常细致,在利马机场可以免费拿到秘鲁各地旅游路线介绍的小册子,各地单独为一册里面详尽的标注有秘鲁的世界文化遗产,最佳旅游规划路线。一下飞机,就可以购买上机场大巴的票,价格就是出租车的三分之一,告诉巴士人员你定的酒店在哪里,他们会在离你入住最近的区域让下车,并且给你指路。
利马分为古城区和新城区,古城区鱼龙混杂,时不时有抢劫偷盗游客案件发生,而利马最经典的历史遗迹教堂建筑也集中在古城区,年4月,利马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城区则是众多写字楼和酒店云集,利马人很爱护猫,每天晚上出门散步时总能看到猫咪散布在草坪,屋顶,教堂石柱,一只只养的油光水滑。
和新城区的仅仅有条现代化相比,我更加喜欢老城区的烟火气,武器广场开外的小巷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食摊,杂货铺,报刊亭。特别是每天的早晨,古城区的早餐铺子让人应接不暇,有煎鸡蛋配火腿再加一杯谷物热饮的,有用玉米叶子包裹起来的米饭混合了豆子鸡肉牛肉再调上酱汁的传统饮食,或者就是各式各样的三明治,内加煎香蕉,奶酪,牛油果等新鲜食材。
古城区包括了中央广场(PlazadeArmas)、圣马路丁广场(PlazadeSanMartin)和大教堂(Catedral)。利马曾长期是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中心。年,西班牙建立秘鲁总督区,在利马设总督府,统治整个南美地区。
利马古城区建筑最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点是其建筑中央都会用木头雕刻出极其精美的阳台,这样的设计让建筑物充满了古朴的书卷气。
人们爱漂亮,所以首饰配件店特别多,各色水晶,质地极为上乘的绿松石,珊瑚石,半个鹌鹑蛋大小的黑珍珠,还有各种各样我完全叫不上名字色泽另人惊艳的石头,各种贝壳,做成首饰,美的独一无二
老城区的景点比较集中,武器广场,又称为阿尔玛斯广场,广场周围遍布明黄色和樱桃红以及浅淡白色的巴洛克,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现在游人如织的广场在16-17世纪其实是斗牛场和处理死刑犯的地方,中央设有焚尸炉,在年时改建为青铜喷泉
武器广场东北侧是利马大教堂,这是一座建于-年间的罗马天主教堂,因年地震损坏,年重建为巴洛克、哥特式与罗马式混合风格的建筑,代表着古印加文化罗马文化西班牙文化的撞击融合,成为利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在利马最喜欢的一座教堂是仁慈圣母圣殿,整座建筑,粉的冒泡泡
有十多条街道自武器广场向周围延伸出去,餐厅,商店,邮局,点心店,首饰店,一个个的教堂遍布道路周围,路过大教堂最正面的小广场,连连阴霾天气终于出了些阳光,这个小广场基本都是卖画的人,艺术家还是从人民大众中来。利马人也是很萌的,粉色的建筑内买的都是毛茸茸的玩偶。
瓦拉斯
徒步69湖
利马正值隆冬时节,全程大雾,所以我呆了两天,便向北行去,做了8个小时的班车抵达赫赫有名的徒步胜地瓦拉斯,HUARAS
瓦斯卡兰国家公园在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之列,秘鲁的最高峰-米的瓦斯卡兰峰,就坐落在此。瓦拉斯的瓦斯兰卡公园是以徒步天堂闻名于世,和落基山脉并称美洲双姝,在这一区域一共有几十条徒步路线,丰简由人。
我选择了最容易的一条,一天徒步69湖,用一天的时间翻过几座山到达一个湖,在旅行社交完钱后,第二天五点小巴汽车就来旅店接我了,从瓦拉斯到达瓦斯兰卡公园已经是上午七点。
我从来没有那么近距离的看过冰川,所以就算已经累的快趴下还是颤颤巍巍掏出相机使劲拍,导游嫌我慢,我就定下目标,一定不能是最后一个,还好有个小哥身体比我还弱,于是我妥妥的当了个倒数第二
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就是爬山,爬山,一点虚都不能有,一步一步都是踏踏实实的往前走,中途不能停,哪怕是你觉得已经累到极致了脚酸到像灌满了铅,脸被晒得生疼,也会发现前面永远有比你走的快的人,爬山的时候随身携带的水食物都会成为极大的负重,但当你饥肠辘辘爬到山顶的时候会发现,任何一种普普通通的食物好吃度都会放大好几倍。
一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南美山地植物,高原上的花蓝紫色居多,色彩的饱和度也很高。
还会碰到附近的农场到山上放羊的牛,每一只牛耳朵上都会打上标记
经过四个小时的攀爬
终于到达laguna69湖了,蓝,纯纯净净的蓝,衬着湖周围的冰川,像一颗蓝宝石,湖水会随着太阳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蓝色,和我们一起登山的欧洲人会把上衣脱了直接在湖边冲个凉,我也用指甲碰了下湖水感到丝丝凉意。不知道这样的湖中有没有鱼,如果有的话肉质一定很甜
返回的路上,我跑的最快,妥妥的成了正数第一,大家都夸赞,你怎么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只能说下山是我的天赋吧,那个时候满脑子都在想都是快让我快些回到镇上吃顿烤肉,洗个热水澡,其实自己就是个怂包,大多数的游客到了瓦拉斯都会选择至少3-4天的徒步旅程,特别是santacruz环线,看尽连绵起伏的十多座米的山峰相连,更有甚者会选择10-12天的Huayhuash瓦伊瓦斯环线,一路上会有导游带着毛驴跟随,到了晚间就在这苍苍莽莽的大地间安营扎寨,我一定要好好地锻炼身体,争取下一次能徒步的天数长一些。
下午四五点的时候我们到达国家公园的大门,碰到了一些散客,三三两两在溪流边搭帐篷,虽只有一天的时间但要离开时还是舍不得,这里给我留下第一映像的南美广阔的自然风光,晚间喝了热腾腾的鸡汤,辛福的睡去
库斯科
太阳之城
从瓦拉斯回到利马,就买了第二天下午的机票飞库斯科,利马往返库斯科的飞机非常的频繁,机票也很便宜大概人民币4,5百飞单边,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到达库斯科已经是晚上九点左右,城市很安全,库斯科像个南美版的丽江,处处红瓦古建筑,家家基本做游客生意,手工艺品店,餐厅,旅社,酒店,青年旅馆,价格都比秘鲁其城市贵上三分之一或者是一半,极高程度的旅游化并没有掩盖住这座城市的一丝风采,这座古城曾经是印加帝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与宗教的中心,太阳神庙和萨克塞瓦曼等古遗迹保存完好。
武器广场是现代库斯科的核心,周围环绕着的拱廊都被开辟为餐厅,旅行社,钱币兑换舍。以库斯科的武器广场为中心,景点多在步行半个小时的距离内,库斯科以武器广场为中心,周围是呈放射状的街道,一眼万不到头的连接了整座城市
夜间都到小山顶的钟楼俯瞰武器广场,灯火莹莹处,觉得好热闹
库斯科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巷子特别多,且长,最喜欢清晨的时候站在整座城的最顶端,看一条青石板路延绵不尽,两边错落有致的是当地民居,阳光一打上去,整条街都泛着光,此时只想脚下蹬一辆自行车自顶端奔驰而下,肯定特别爽
因为住在库斯科舒服极了,所以在这里停留了好几天,从清晨看到黄昏,走街串巷。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传说中太阳神被古印第安人民的披荆斩棘的勇气所感动,赠与了他们一把金色的斧头,公元前年前后,国王卡帕克遵循他父亲太阳神的指示从的的喀喀湖迁都到这里,并且以库斯科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
黄昏时的库斯科全城,淡粉色,淡蓝的淡紫色相交,气氛宁静祥和
库斯科大教堂是库斯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修建于年,它是殖民统治者向当地土著民宣扬天主教信仰最典型的例子,融合了西班牙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和印第安人石雕艺术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建造完成。大教堂在过去的多年间间经历了四次库斯科的大地震,但都幸存了下来,现在是和平年代,再看向大教堂真是感慨万千。
在库斯科最不能错过的古迹就是萨克塞瓦曼。此处结识了一位澳洲小哥,每天凹好造型后相互拍照的时光也是很快乐的
萨克塞瓦曼是俯瞰库斯科全城的一个好去处,第一次去时刚刚到大门口就碰上一位出租车司机问我要门票,我问门票不是要进去才买的吗,他说:"你需要在库斯科的城中买好,这样吧你付我六十块我带你走公路上去“,当时的我就被唬住了以为他还身兼查票的职责,回头走了一段路,发现事情不简单,立刻掉头,狠狠瞅了他一眼,用最快的速度跑进了山道,傍晚根本没人卖票,顺利进入景区,后面第三天一大早又去萨克塞瓦曼的时候发现这位无良司机又在忽悠别人坐他的车
古遗迹超美,特别是在夕阳下
和其他印加石头建筑一样,萨克塞瓦曼的建造历史依旧是个迷,据说这座古遗迹动用了两万人在16世纪,西班牙人看到萨克塞瓦曼堡垒时,由于巨石与巨石之间几乎是天衣无缝,便不得不对印加人装嵌技术大感诧异。神父JosédeAcosta形容了巨石装嵌的情形:“这些工程规模非常之大,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不使用灰浆,也没有铁制或钢制工具来切割和打磨石料,更没有机械和工具来远载石料。尽管如此,石料却打磨得如此平整精细,许多地方连石块之间的接缝也看不出来。……而更为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我讲的这道墙上的石块虽然切割的很不规则,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堆砌时也没有使用灰浆,但相互之间接合得非常严密,真可谓天衣无缝。"(摘抄自百度百科)
在萨克塞瓦曼也是我第一次碰到了羊驼,超萌毛软软的,跑的贼快
钦切罗
彩虹之地
古印加人信奉多位神灵,这些神的化身大多数和自然界相关,例如大地之母,太阳神,月亮神,还有一位彩虹神,Cuycha.而钦切罗就是彩虹神的诞生地。秘鲁对这位彩虹神极为重视,一旦她出现就预示着秘鲁雨量充沛的季节就要到来了,钦切罗距离库斯科28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去的时候很幸运刚好碰到一周一次的市集聚会,四面八方村里的当地人都集中在钦切罗赶集,好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大吃大喝。
钦切罗就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村落,在这里很有名的是钦切罗小教堂红白相间的色彩让人看了非常舒适,最关键的一点这个教堂的建筑非常的巧妙,它的前身印加帝国的庙宇,但后来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国,摧毁了很多印加古建筑,唯独留下了印加庙宇建筑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又建造出西班牙文明的教堂,这种混合建筑得以留存的原因是因为,西班牙人非常鸡贼的意识到,秘鲁是地震多发区,而印加文明建筑的基建稳如磐石,有极好的抗震效果,再看建筑的形状,底座基本是梯形也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刚好碰到一位信徒在虔诚的祷告
第二天一大早在日出时透过教堂旁边的小拱门看里面的景物都镀上了一层光
在周日这一天,乡亲们会围坐在大十字脚下的教堂前拉家常,旁边还放着两摞啤酒
村里的小路,两边房屋的围墙都是用石头和泥土塑成,走在其中就像是回到了云南的乡间,淡淡的自然的香气从四面八方涌来
钦切罗小教堂背后是一大片青青大平原,到达时因为正值隆冬,草地泛黄,上面一大片一大片的铺满了土豆,这种特殊的食物做法将土豆略微发酵后放到太阳下晒,晒成黑色的,再放进羊肉汤和鸡肉汤里煮,Q弹,像我们中国的臭豆腐,特殊香气让人不能自拔。大平原上坐落着一座印加古遗迹,充分体现了印加人民利用石头建筑围墙的登峰造极的手艺
沿着遗迹走了好长时间,看到远方的雪山,碰见一处麦田,不知道这些麦子是古代时候人们就种下的还是现在的秘鲁人民在先祖的遗迹上开垦出来的新的农田
马拉斯盐田
最后一站
从钦切罗出来后,便直奔乌鲁班巴,在乌鲁班巴附近有一处延续了上千年时光仍在使用的盐田-MarasSaltMines马拉斯盐田,因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铸造,所以马拉斯盐田的形成要比印加帝国更早,纯白的三千多块盐田像梯田一般层层叠叠的覆盖住了半座山,因为附近村民们细心周到的打理和维护马拉斯盐田,所以他从公元二世纪到现在仍在被有效利用
去往马拉斯盐田的路上,一望无际辽阔的南美大平原
初见马拉斯盐田第一幕,极为震撼,盐池如白雪皑皑散落于山谷间
真真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马拉斯盐田,按照家庭成员的多少分配盐田的大小每一个家庭都会细心的呵护这份资源,盐田里的盐分来自于QoripujioSpring泉水的盐分,这一汪泉水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如神驻一般,它就那么缓缓地流过了千年岁月,滋养了千家万户,大自然的馈赠依旧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到达盐田的当日依旧可以看到人们在盐田里辛苦工作的身影。
终
写在最后
秘鲁是我开始写游记的第一个国家,很感恩能够去到南美大陆,得知世界上还能跨过空间的距离找到从前的时间,秘鲁的最后一篇游记写完仿佛又把那些路途走了一遍,很多时候在苍茫的平原天地之间只我一人,但却觉得无比的安全自在,像是野马归宗,在秘鲁吃到了最好吃的烤牛心,见到了马丘比丘,喜欢这座高原国家,也很想念站在山顶飒飒秋风拂面而过带来的凉爽。
有缘再会
发现一个元气聪
夏天怎样治疗白癜风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gjqh/1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