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国家气候 >> 馨闻旋律middot一周集萃秘鲁
这是南美"印加人(LosIncas)"乐队演奏的《秃鹰飞去》。据说美国歌手保罗·西蒙当初就是听了他们演奏的这首曲子,才填词改编成歌曲,录制时专门用了LosIncas乐队伴奏。所以仔细听一下,会发现乐队确实是一样的。
西蒙和加芬克尔的《秃鹰飞去》后来成为世界流行音乐排行榜上的热门金曲。此后,又有许多音乐人将其改编成摇滚、流行、爵士,甚至拉丁舞曲等多种风格演唱,成为全世界流传最广的单曲,据说有近种版本。《秃鹰飞去》由此传遍世界,成为欧美国家介绍安第斯音乐的标牌乐曲。年,它在德国多特蒙德欧洲音乐节上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歌曲"。
11月之俄罗斯雪橇每个季节都有情境相宜的音乐。11月是什么?是柴可夫斯基的《OntheTroika在雪橇上》。
11月这个时候俄罗斯已经是冰天雪地了。年,柴可夫斯基为这个月写了个小品《在雪橇上》,后来成了他的钢琴套曲《四季》中最好听的两首之一——另一首是六月船歌。原曲是钢琴独奏,这里选了俄罗斯著名钢琴家阿什肯纳齐的版本:
雪橇在我们华东地区是没有的,东北很常见。俄罗斯的雪橇在小说和电影中都有写到,比如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还有电影《日瓦戈医生》等,但凡情节里有冬天的,都会有雪橇。俄国雪橇是一种特殊的三头马车(Troika),冬天改裝成雪橇。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让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模仿马车铃铛的声响也有表现。整个乐曲充满生气。此曲也被誉为柴可夫斯基小品音乐中的杰作之一。
江苏大剧院之米沙·麦斯基说说本周南京的音乐盛事——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米沙·麦斯基24号晚上的音乐会。你现在听到的就是米沙·麦斯基在音乐会上加演的曲目《Liebesleid爱之忧伤》,它原本是20世纪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听米沙·麦斯基用大提琴拉来也同样好听。
24号晚上的这台音乐会是南京乐迷们期待已久的,因为预告很早就出来了,很多人久仰米沙·麦斯基的大名,所以那天晚上虽然雪后寒冷,南艺音乐厅还是上座率达到9成以上。
米沙·麦斯基是和他的女儿莉莉·麦斯基联袂演出,67岁的父亲拉大提琴,28岁的女儿钢琴伴奏,父女俩配合默契,让全场观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我们来听他们演奏的19世纪法国作曲家塞萨尔.弗兰克(CesarFranck-)的《A大调奏鸣曲》的第四乐章。这本来是小提琴奏鸣曲,米沙·麦斯基用大提琴演奏同样好听。
米沙·麦斯基出生于拉脱维亚,那个时候还属于前苏联,他师从前苏联两位大提琴巨匠皮亚蒂戈斯基和罗斯特罗波维奇——我们知道俄罗斯音乐传统深厚,即便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时期,依然有一批让西方羡慕和尊敬的大音乐家、演奏家,只不过他们后来都不满苏联的体制,不少人逃离苏联到达西方。有一种说法:“20世纪世界顶级音乐家一半在苏联国内,另一半是从苏联流亡出来的”。米沙·麦斯基的两位老师皮亚蒂戈斯基和罗斯特罗波维奇也都从苏联逃亡到西方。米沙·麦斯基后来也移居以色列,并成为世界级演奏家,与他合作过的指挥包括伯恩斯坦、朱利尼、梅塔、穆蒂、马泽尔、列文、阿什肯纳奇、巴伦勃依姆等。
周四的那个晚上,下半场演奏的第一曲是改编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歌剧《SamsonetDalila参孙与达利拉》里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那天晚上米沙·麦斯基的大提琴演奏也同样很动听,非常可惜的是,在网上能找到的米沙·麦斯基的唱片中都没有这一曲。
这是马丽亚·卡拉丝的歌剧版本:
大提琴独奏音乐会相对稀少,那天的曲目有一半是比较冷僻的,但是现场秩序还是少有的好,听众中有不少南艺的老师和学生,还有这座城市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们。台上每一曲拉完,总是响起由衷的掌声和赞叹,让音乐会欲罢不能,最后米沙·麦斯基父女俩加演的曲目多达5首,其中包括一般听众耳熟能详的马斯涅的《沉思》,可惜的是我们同样没有在网上米沙·麦斯基的唱片中找到这首曲子。也就无法在这里分享了。
米沙·麦斯基的演奏足迹遍布世界,他将自己看作一位世界公民,说:"我在任何地方都如同在家一样,只要哪里的人们欣赏和喜欢古典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米沙·麦斯基大提琴独奏音乐会是江苏大剧院首批引进剧目的第二场,上一场是11月8号到10号连续三天的柴可夫斯基全套6部交响曲音乐会。作为即将投入使用的江苏最高档的艺术殿堂,大剧院严格按照"世界级艺术作品展示平台”这一定位选择节目,首批引进的这两台音乐会让大剧院未演先热,赢得了南京地区主流艺术爱好者的
节目最后,我们来听米沙·麦斯基演奏的意大利作曲家博凯里尼的《小步舞曲》。
音乐声中也结束本期的馨闻旋律一周集萃,欢迎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gjqh/1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