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新译外国诗人20家有哪些诗人入选文

发布时间:2021/4/6 20:38:39   点击数:
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

《新译外国诗人20家》

《诗刊》社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

本书是《诗刊》“国际诗坛”栏目近两年最新作品的合集,所选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现场性和前瞻性,反映了当下世界诗坛最前沿最优秀的一批诗人的写作成果。他们中有首次在中国译介的爱尔兰四大文人之一的托马斯·金瑟拉,葡萄牙语世界最高文学奖卡蒙斯奖得主曼努埃尔·阿莱格雷,两度获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的法语诗人露易丝·杜普蕾,西班牙国家诗歌奖得主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以及不久前刚获得法国著名阿波利奈尔奖的塞尔日·佩伊,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奖的扬·瓦格纳等,还有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保罗·奥斯特的诗歌作品。所入选的诗歌,均为近两年内在中国首译首发。因而,诗选的最大特色即是——各语种健在诗人中最杰出、当下成绩最突出的群体呈现。

序言

在世界之中

李少君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诗刊》创刊号时的惊讶,一是其阵容之强大,毛泽东主席十八首诗首发《诗刊》是轰动性的诗歌事件,这已载入各种诗歌史;二是艾青、冯至、徐迟、闻捷、萧三等人的诗作,重读仿佛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但最令我惊讶的是,《诗刊》创刊号刊登了当时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已有广泛国际声誉的聂鲁达的两首诗歌《国际纵队来到马德里》《在我的祖国正是春天》,翻译者分别是袁水拍和戈宝权。另外,仿佛是与诗歌格局配套,评论既发了张光年的《论郭沫若早期的诗》,也发了吴伯箫的《记海涅学术会议》,国内国际一视同仁,这些,都可见《诗刊》一创刊就显示了开放性和国际视野。

因为好奇,我随即查阅了接下来的《诗刊》,希克梅特、阿拉贡等人的诗作也赫然在册,由罗大冈等人翻译,当时,这些诗人都正处于诗歌创作的黄金期。《诗刊》复刊后,继续刊登在世的世界各地的诗人诗作,年9月号刊登了荒芜翻译的盖瑞?司纳德的诗作,盖瑞?司纳德现在一般翻译为加里?斯耐德,是美国自然诗歌的代表诗人,当时翻译的诗作选自其刚出版的诗集《海龟集》,并且前面还附了一个简短的“译者前记”,介绍了司纳德的生活经历和生态思想。可以说,《诗刊》一直和世界诗歌保持着同步。

新诗与翻译的关系之密切,众所周知。确实,新诗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翻译的影响,甚至可以极端地说没有翻译就没有新诗。新诗革命一开始就只是观念革命,理论先行,并没有具体实践,所以胡适才尝试性写作《白话诗八首》,刊于《新青年》年第二卷上,没想到引起轰动,一鸣惊人,但其文本之粗糙,也饱受批评。不过,新诗革命还是拉开了序幕。胡适白话诗创作的真正成功之作,是年他用白话翻译的美国流行女诗人蒂斯代尔的诗作《关不住了》,刊登于《新青年》年第六卷,被众诗友高度赞赏,效果之好,以至胡适自己一直把这首翻译诗称为中国新诗的“新纪元”,觉得自己的新诗理论和创作实践都有了范本和方向。

朦胧诗也是从翻译诗开始的。诗歌界有一个相当广泛的共识,即没有翻译就没有新诗,没有灰皮书就没有朦胧诗。被公认为朦胧诗起源的灰皮书,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高干高知可以阅读的、所谓“供内部参考批判”的西方图书,其中一部分是西方现代派小说和诗歌,早期的朦胧诗人们正是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这些作品,得到启蒙和启迪,从此开始他们的现代诗歌探索之路。“灰皮书”在文艺青年中秘密传阅,激发了许多热血沸腾者的诗歌梦想,从模仿开始,一轮现代诗的创作热潮掀起,激发了众多年轻人的创造力,朦胧诗人因此脱颖而出,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lyjd/2049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