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博古活动探寻失落文明,跨越时空对话广

发布时间:2021/6/3 6:37:40   点击数: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探寻失落文明,跨越时空对话

为了提升博古协会全体社员对于考古学专业的理解与思辨能力,在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副教授李宁利老师的带领下,级考古学班、博古协会全体同学以及对考古文博感兴趣的部分同学们于年3月20日前往广东省博物馆,共同参观了“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

李宁利老师首先告诉同学们如何从专业的视角参观展览、理解博物馆的布展构造。全体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参观,以答疑解惑和共同讨论的方式对安第斯文明的各期文化和特殊文物进行了探究学习。

在16世纪的西班牙及欧洲地区,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有一个“黄金国”,那里会定期举行一个宗教仪式,即“黄金国”国王会在自己的全身涂满金粉,然后到山中的圣湖中洗净,再将珍贵的黄金和宝石投入湖中献给神灵。西班牙人在“黄金国”传说的诱惑下入侵美洲大陆,征服了安第斯文明的巅峰时代印加帝国,使其成为失落的古代文明。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课程中学到的同时期的中华文明、埃及文明与南美洲安第斯文明相比较,寻找相互间的共性并凸显出各自的特性。期间,同学们认真地倾听着老师的解说,有些同学还及时写下了灵感与笔记。

这个距离中华文明千里之远的地方,诞生了如此恢弘壮丽的古代文明,将近年历史,然而它却没有文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戛然而止的印加文明,留下的只有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等待我们去探索。

参观结束后,大家都被这神秘的文明所吸引,心中有所收获,纷纷对此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01

19级社会学张家婧:

今天有幸和考古学的同学一同参观了省博的安第斯文明特展,听到了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感到颇有收获。

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学生,除了瑰丽、神奇的历史文物,我更看到了一个文明发展的宏伟进程。在这个文明中,我们看到了较强的等级意识,阶级划分较为明确,如衣着饰品等都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而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它体现出了文化多样性,既有发达的制陶工艺,又有高超的冶金技术,还有精美的纺织制品。其中我还看到了外来文化与之交流、碰撞、融合所产生的新一代的文化意义。

02

19考古万宇涵:

3月27日上午在李宁利老师的带领和博古协会的组织下,我们一起走进了广东省博物馆,去探寻秘鲁的安第斯文明。广东省博物馆所举办的这场特展将“公元前年至公元年”间的安第斯文明精粹集聚在这几间展厅内,一个上午的参展时间并不能够尽数了解秘鲁安第斯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纳斯卡文化和“马丘比丘古城”。

纳斯卡文化与其他文化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色彩更加鲜明,并且用今天的眼光看来,纳斯卡文化当中器物的形象设计都颇为“可爱”好似卡通人物;而马丘比丘在我心中就是“神秘黄金国”当中最为神秘的存在,究竟在哪里听过马丘比丘的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当再次看到马丘比丘的图片和视频介绍时只觉得非常熟悉,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为什么能够藏匿在云端当中几百年不被世人发现?当时居民的生活场景又是什么样的呢?马丘比丘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桃花源、乌托邦……”神秘又令人向往。

在安第斯文明当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制作工艺非常精美,并且保存的都非常完整,或是因为当地气候条件的优势;或是使用者的用心呵护,总之在这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当中,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以及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因,又为“黄金国”的神秘增添了几分气息。

03

19级人类学王哲:

从人类学的角度,当回想起安第斯文明和黄金国,或许是《枪炮、病菌与钢铁》里因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而导致灭亡的印加帝国,或许是《忧郁的热带》里藏匿于雨林中的波洛洛印第安人。

然而,当安第斯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精美的陶器与黄金制品映入眼帘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完整而辉煌的文明,也同样经历着迁徙、生产专业化,以及社会分化与分层的过程,从而为我们研究南美洲文化提供了一个历时性的视角。

整个展览中,让我最受启发的,恐怕是安第斯文明致幻剂的使用、酒的发明与萨满的关系。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出发看待祭祀仪式,并不会涉及到萨满的通灵状态原因的研究;而如果从当地的生计模式中分析,会发现这种通灵状态的来源恐怕与植物中提取的致幻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为萨满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生物性的解释——神经科学的解释。在这个前提上,结合生物性的研究与考古材料的分析,对于历史上宗教行为与意义的产生或许会有一个新的解释路径。

04

20级社会学类刘千瑜:

作为中国人,面对自地球另一端而来的秘鲁安第斯文明,最先感到的是惊奇与好奇。秘鲁自然环境独特,沙漠与大洋比邻,雨林、高原兼有,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在陶艺、冶金、纺织、农业等领域成就辉煌。安第斯文明没有文字记载流传,这一点遗憾反而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而这次我所参观的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用文物诉说了这一段失落的历史,这颇似张忠培先生所言:“以物论史,透物见人,替死人说话,把死人说活”。

我对考古学专业知识的了解还仅限于皮毛,因此还不能对展品进行系统的分析。但仅是以“观看文物”这种直观的方式,我已有所感触。质朴的红黑陶器、经抽象的神袛与动物、华美的金冠与面具,流露出南美先民的奇思、对自然的敬畏。而从陶杯再到造型奇特的祭器,乃至殓布卷裹的木乃伊,原住民的生活被多方位地展现:衣食住行、征战献祭、狩猎游乐、入殓下葬,令人慨叹“死生亦大”。

在参观的过程中,既有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更有发现共通之处的趣味。一件陶瓶上盘绕的饰纹颇似中国传统的回文;对太阳神的崇拜以及熠熠生辉的金片,则令人想起古蜀文明。也许,是因为两国都有山海辽阔的风光,都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又或许,这只是因为人性本相连,纵隔大洋,亦有似曾相识处。

05

20级社会学类潘思霓:

走进安第斯文明的世界,那一件件古老而精美的展品在岁月的蒙尘之下散发着历史的荣光,通过这些无声的“代言人”,我们得以感知来自遥远美洲的辉煌故事。无论是嚼着古柯叶飘飘欲仙的百姓,还是面目狰狞即将通灵的祭司,又或是手执武器随时待命的战士,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精神风貌和千姿百态的生活群像。

虽然文物们历史已久且来自与我们自身文化差异甚大的美洲,我们依然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文化与人性共通的魅力:武士们为了部落荣誉相互攻伐,是为忠诚;百姓在田间地头劳作耕织,是为勤劳;人与动物们共生并敬畏自然,是为和谐……安第斯流域的人们表现出来的对自然和神明的崇拜让我们感慨,他们在一件件器物中倾注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生死循环的豁达更是让我们感动不已。在短短两小时的观展过程中,这段谜一般的历史虽没有给我们留下只字片语,却依然用它厚重而丰富的文明震撼了我们。

06

20级社会学类尹士杰:

在这次的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中,我们共同领略了来自南美洲别样的安第斯文明,那是一段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别样风味的异域文明。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安第斯金匠们令人惊叹的冶金技术,那制作精湛,工艺精美的器物令人赞叹不已;还了解了祭司致幻的超能力,他们与神灵沟通的场景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也有惊人的建筑术,建造有印加大道,马丘比丘古城等宏伟建筑。走在博物馆内,随着展品陈列的时间顺序深入探索,我们仿佛置身于安第斯文明中,感受着他们的独特文化,领略来自遥远大陆的独特文明。令人遗憾的是,安第斯文明最终还是在欧洲探险者的入侵中走向衰落。

时至今日,在考古学家的不断发掘与研究中,这段失落的文明才能再次重现在公众视野中,才能让我们有机会探索曾经辉煌的文明。现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注重发掘研究失落的文明,并特别注重保护,为今后人类的认知与实践提供更多启示,让人类社会更好地生存发展。

图文:姬志豪杨紫嫣

排版编辑:王昊然

校对:夏美玲

责任编辑:韩雪敏

审核:海珊

审核发布:罗镇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rkzz/214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