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秘鲁通史安孔条约,吞下硝石战争苦果

发布时间:2022/9/17 23:58:31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4023356023855&wfr=spider&for=pc

秘鲁通史:安孔条约,吞下硝石战争苦果

关键词:伊基克战役、格雷斯合同

前因:伊基克战役

年,秘鲁海军舰队在秘鲁南部的港口要塞伊基克附近水域与智利海军舰队交战,秘鲁海军战败,丧失了制海权,导致智利军队登陆秘鲁,秘鲁首都利马很快也被智利军队占领。

▲伊基克战役

后果:格雷斯合同

年,秘鲁政府因为硝石战争濒临破产,只好无力偿还英国商人的债务,只好和英国债权人代表格雷斯达成初步协议,秘鲁用铁路管理权和鸟粪来还债,债权人同意为秘鲁铁路提供万英镑贷款。

▲格雷斯画像

过程始末

一、普拉多决定和智利交战

年,秘鲁和智利两国在秘鲁首都利马附近的安孔区签订条约,结束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原属秘鲁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大区(现位于智利北部)被割让给智利。

此前,秘鲁总统普拉多决定和智利交战,是因为智利为了争夺硝石(可用于生产火药)产地,攻击秘鲁的同盟国玻利维亚。后来智利也开始侵占秘鲁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大区。

战争初期,秘鲁和智利的战斗主要在海上进行。

秘鲁海军 一艘铁甲舰被击沉后,海岸线就彻底暴露在了智利海军面前。智利封锁了秘鲁沿海,智利陆军在海军的掩护下,登陆秘鲁南部的皮萨瓜。

▲描绘智利和秘鲁海战的画作

二、彼罗拉推翻了德拉普埃尔塔

原计划和秘鲁一起对抗智利的玻利维亚军队,因为之前和智利军队交战时总是失利,不愿再参加战斗,秘鲁军队独自应战,敌不过智利军队,节节败退。

总统普拉多知道大势已去,就以争取他国贷款的名义逃到欧洲去了,将政权交给了副总统德拉普埃尔塔。

普拉多的政敌、曾担任财政部长的彼罗拉等到了机会。

战争爆发前,彼罗拉和普拉多因政见不同有过多次冲突,但当英国试图趁机干预秘鲁内政时,他停止了与普拉多的争端。

彼罗拉的做法获得了秘鲁人的赞誉。普拉多逃走后,彼罗拉在秘鲁部分陆军军官的支持下,推翻了德拉普埃尔塔,宣布自己为总统,重建了政府。

为了保卫首都利马,彼罗拉在圣胡安(利马以南)建立了一条防线,准备拦截正在北上的智利军队。但秘鲁军队仓促间无法巩固防御阵地,军队装备的步枪和子弹的口径都没有统一,最终还是被智利军队攻破了防线。

▲彼罗拉画像

三、 继任总统

紧接着,秘鲁军队又在米拉佛洛雷斯(利马南部的一个区)建立了一道临时防线,负责战斗的是当地未受训练的平民。

为了鼓舞士气,彼罗拉在战斗打响后亲自前往前线视察,但防线最终还是被攻破了。利马很快就被智利军队占领。彼罗拉只好撤往阿亚库乔(位于秘鲁中南部山区),准备继续抵抗智利军队。

留在利马的部分政府官员,准备和智利谈判,不愿再和智利作战,所以决定不再承认彼罗拉的权威。他们拥戴曾担任制宪会议主席的卡尔德隆担任总统。智利为了尽快和秘鲁达成协议,承认卡尔德隆重新组建的政府。

卡尔德隆上任后,试图联合美国的力量,拒绝割让领土、赔款给智利。当时美国负责外交的国务卿布莱恩、驻秘鲁公使赫尔伯特支持卡尔德隆的诉求,因为他们想捍卫美国资本家在秘鲁的硝石采矿权。

智利发动对秘鲁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富含硝石资源的产地。如果美国介入,不想智利染指硝石产地,智利就不敢狮子大开口了。

但很快局势就发生了变化。

当时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身亡,副总统阿瑟继任总统后,解除了国务卿布莱恩的职务,新任国务卿对支持秘鲁德卡尔德隆政权并不感兴趣。

失去了美国的支持,卡尔德隆就失去了手中 的筹码,他的政府很快就被智利军队解散,他本人也被监禁。然后,智利又扶持了亲智利的投降派、大庄园主伊格莱西斯就任总统。

▲美国总统

四、蒙特罗逃亡到了阿根廷

当时秘鲁除了伊格莱西斯的傀儡政权以外,还有坚持抵抗智利军队的彼罗拉集团。彼罗拉之前任命的将领蒙特罗自立为总统,在秘鲁北部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这三股势力互相斗争,都试图统一秘鲁。

在智利军队的镇压下,蒙特罗逃亡到了阿根廷,彼罗拉逃亡到了欧洲。彼罗拉逃亡之前,让军事将领卡塞雷斯继续领导对智利的作战行动。

卡塞雷斯在秘鲁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广泛支持,他打造了一支人的部队,多次击败智利军队,还曾一度夺回利马。

在艰难抵抗了两年之后,卡塞雷斯在智利和伊格莱西斯政府的联合绞杀下,主力部队被彻底击败。秘鲁 的反抗力量也被消灭了。

卡塞雷斯战败后,伊格莱西斯政府和智利签署了《安孔条约》。根据条约,秘鲁给将南部的塔拉帕卡大区割让给了智利,秘鲁还将南部的塔克纳省和阿里卡省交给智利托管十年,之后再由全民投票决定它们的归属。

▲卡塞雷斯画像

结论

硝石战争让秘鲁元气大伤,导致国内民众对统治集团的全面质疑与否定,之后多位秘鲁总统都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为长期的政治冲突埋下了伏笔。

《世界近现代史辞典》《各国首脑人物辞典》《中外战役大辞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rkzz/247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