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自然资源 >> 从春天出发第58期魂牵梦绕的
秘鲁“圣谷”行之一
魂牵梦绕的印加古镇
——奥扬泰坦堡
从春天出发第58期
苗晓霞
一踏入这块神秘的土地我就被它迷住了。
奥扬泰坦堡村
奥扬泰坦堡(Ollantaytambo)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翻遍书籍找不到详细资讯,我把地图放大再放大,它只是三条线,在网上摸瞎订的那个酒店OllantaytamboVillage,根本找不到。
越洋过海飞了两天两夜,终于到了利马机场,望见秘鲁政府设的旅游咨询柜台,赶紧拿出预订酒店确认单请那个热情的小伙子帮我查找。
“啊!找到了!”
“在市中心吗?”
他犹豫了一下:“是的,但它离马丘比丘更近。”
他的表情我看在眼里,不过,能查到,放心了一半。
老公先行一步到达了酒店,发来几张照片称住进了农舍,接着询问一次可以喝几包“红景天”,又说酒店的服务台提供了可卡叶和开水,已经泡了一杯可卡茶。
听语气应该不太离谱,远就远吧。
我的巴士傍晚才到达,老公在车站接我:“先吃饭再去酒店吧。”
明白了,那边没饭吃。我们提着行李箱去他开会的地方吃完饭,出门过桥走进另一家酒店HotelMunayTika,他像老熟人一般跟服务台的人说:“你叫车吧,我们去村庄。”
10分钟后来了一辆小皮卡车,司机面相憨厚,风尘仆仆,动作麻利地把行李放上车厢。我们顺路又接了一个日本朋友,然后皮卡车沿着山边小路出城往北开,先经过一个大停车场,转弯下坡又看见一个灯火通明的足球场,一群学生正在激战。秘鲁人说足球是他们的第二宗教,一点不为过,连偏远的山村都有这等像模像样的足球场。
再往前开,我们就钻进了黑麻麻的乡野。老公说这条路步行也就40分钟,但不好走,路上有很多狗。大约10分钟,拐上山坡,转两个弯在一个华丽装饰的农庄停下了,一个农家子弟模样的小伙子热情地迎上来帮我们拿行李。
我们的房间在山坡的中层,是独立屋,一张大床,设施档次不高但都齐全,最重要的是有独立的Wifi。窗户挺多,屋里有点凉飕飕的。
大堂也是餐厅兼休息室,位于院子中间,与我们的房间相隔十来米,我拿着水杯去打开水,见那个小伙子正用一个吹火棍使劲吹壁炉里的柴火。
这个大堂空间不算小,一角是服务台、大电视和沙发,其他空间摆满小餐桌,厨房设在另一边。布置很有印第安特色,舒适温暖。门口的桌子摆着咖啡、热水和可卡叶,还备有鲜奶、小糖罐和一盘白色杯碟,让你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夜间很冷,幸好羽绒被很厚还有羊毛毯压风,睡得还是比较暖和。只是很久没有住乡野了,第一夜睡得不踏实。朦朦胧胧听到火车鸣笛,后来是鸡叫,彷佛是睡梦中的声音。
山谷春晓
一大早就起床了,悄悄打开门。哇!外面的世界真美!
我们这片农舍是围在一个大花园里面,背靠高山丛林,对面也是一道道峻岭,一条峡谷平原夹在中间,可以望见绿油油的玉米田和清清的河水,一声鸣笛带进一串金属长龙在明亮的晨光中一闪一闪钻进来,咔嚓咔嚓又驶出了画面。那是老济南火车站经常发出的声音,我听着这个声音长大,在千里遥远的地球另一边又听到了它,似曾相识,如梦如幻!
迈步踏上青石小径,抚摩身旁的草木花叶,尽情沐浴早起的暖阳。细想眼下该是南半球的春季,难怪有无数桃花,还有阵阵飘来的浓郁花香,远处有一大簇丁香花正在怒放。
“我的小宝贝,听妈妈的话,我现在很远的地方不能送你去学校啊……”原来住在前排的美国客人早已躺在摇椅上晒太阳了。
“叮叮当当”门窗大开的厨房有人开始做早餐了,酒店提供免费早餐。一阵大炉子烤饼的味道飘来让人饥肠辘辘。
吃早餐时才发现这里住了不少客人,我很想听听他们为何也选这个农舍,但他们更关心香港的时局,一个德国朋友不断地问:“为什么?”我们把港府修例前因后果讲了一遍,他仍然觉得与他得到的信息有出入。在香港内部都已经陷入谎言和假消息的迷魂阵,外面谣言满天飞一点都不奇怪,讨论不了了之。说实在的,从闹哄哄的香港来到这个语言不通,没有熟人的地方,山高海阔,远离那些政治动物,无忧无虑地度假,心情无比舒畅。
吃完饭,打点好一天的行装,让那个服务员小伙子叫了个车就进城了。
遗址雄风
奥扬泰坦堡其实是个非常热闹的小镇。它曾经是印加帝国的要塞,现在是旅游重镇,因其本身就是奥扬泰坦堡太阳神庙的遗址,还有豪华观光火车去马丘比丘,每天有约5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进入这个小镇。
它坐落在秘鲁中部库斯科西北90公里处,是“圣谷“的一部分,从附近山中奔流而下的帕塔卡恰河在此处汇入乌鲁班巴河,河水清澈响亮地穿越小镇的全境,两岸的树木和庄稼郁郁葱葱,飘着淡淡的清香,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传说当年西班牙人入侵后,印加王曾退守此处抵抗了几十年。
这个遗址正面山顶的神庙和梯田保存完整,非常壮观,在远处的山腰还建有很大的天然冷库储存食粮,山下有水渠、房舍和神殿。如果你的目标是马丘比丘,这个遗址就是它的迷你版。这里的海拔约米,比马丘比丘遗址稍高一点,也可在此先适应一下高山缺氧。
进入遗址,管理很严,买了门票要立即写上你的名字。
上山的台阶并不多,大概十几二十蹬,不能与泰山十八盘相比,但攀登难度还是有的。最好早晨太阳好的时候上山,因为下午很可能天色大变哗哗下雨。而且山上风大,从山腰往粮仓走要穿越两山间的风口,很惊险。
上山的队伍里有很多欧美老人,一如登泰山的老人家毅力非凡,兴致勃勃向着山顶的太阳神庙行进,他们不会转去看粮仓,稍事休息就原路下山。我沿着山腰一路与风神搏斗,历经风险才到达粮仓,原貌不知道是怎样的,现在看到的是建在悬崖上的一溜石墙,通风干冷,的确是储藏食物的好地方。转过山崖有另一条石径下山,沿路有水渠,山下有房舍和太阳神殿,功能齐全,是完整的古印加城堡。遗址内很多地方都被保护起来,有很多管理员站在附近盯着,但他们也很友善,乐意帮你拍照留念。
小镇风情
秘鲁旅游局很自豪地称奥扬泰坦堡以继承了印加传统而闻名天下,还介绍了奥扬泰将军与公主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其实它根本不需要这些华丽的修辞,你来了就知道了。
这里的居民大约有九千多人,基本都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克丘亚族,是印加帝国后代。这个小镇的面积不过十几平方公里,主要通道分别是通向库斯科城和马丘比丘遗址。有一个主广场是市民的活动中心,也是交通枢纽,一条大道连通城内外,然后是四通八达的小路伸向居民生活区,出租“摩的”和出城车辆都在这里汇聚。
城内仅两条可以行车的路成Y形,有几处只能通过一辆车。没有交通灯,在进城的两个路口都有警察和交通员疏导繁忙的交通。它的市政管理井井有条,中心街区常见到全副武装的警察巡逻,虽承载着庞大旅客量,但治安非常好。
主广场很热闹,市政服务大楼也在此处,不时有本地人进进出出。广场四周布满商铺和餐馆,商品和餐台摆满人行道,商店以卖瓶装水和本地手工艺品挂毯、披肩、冷帽为主,还有很多仿制的古印加文物,游客如赶庙会般成群结队,寻觅美食和心仪的礼物。
广场中间有个花园,有很多身背大包裹的妇女坐在台阶上休息或照看孩子,在四周建筑物前摆放了很多这样装束的妇女半身雕像,呈现了现实版与艺术版的奥扬泰坦堡女性。
在街上还看到一些穿鲜红花色裙装的年轻女性,头戴一顶口朝上盆状的红色帽子,帽子上面还配了一些花饰。裙子应该是棉布料,可能还有几层衬裙,裙摆蓬蓬的很漂亮。但是她们总是来去匆匆尽量躲避途人的眼光,感觉不像是城里的居民,可能来自附近乡村。印第安人各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各族的服饰如身份标签,彼此能看出他们从哪里来,我只能看景却猜不透其中的玄机。
曲径通幽
从广场的东西两侧任何一条小路都通向民居,进去不远就有横向的小路,横平竖直,一直延伸到很远。小路有两人宽,石板道已被步履磨得黑亮,路边有明渠,如一条小溪水清澈流淌。两边民居多是高大平房,偶尔有几个二层小楼,靠近广场的都做了旅舍和咖啡屋,往深处走才是居民自己住的地方。
街道应该是顺着山谷平行排列的,因为那些横向的小路两头都是大山,在任何一个小路口都能摄取不同位置的山景,并且可以清晰看到正在半山腰走动的游客。
下午四点多钟,有放学的孩子三三俩俩跑过,也有老人进进出出,有家庭主妇买菜归来,权当你是透明的,你看你的景她走她的路,游客闯入生活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巷内听不到广场上的喧闹,只有渠水汩汩流向街巷的深处。
民居街道密集,但想返回主广场选任何一条小路都能回到闹市。我选了一条横向小路朝大山走去,一趟梯阶下去竟是遗址粮仓下面的神殿区域,乌鲁班巴河如它的护城河把市民生活区隔在外面。
迷人的旋律
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开放的小镇,在深巷小街里见到不少敞开的大院,任你参观,有的干脆在自家门口摆满五颜六色的挂毯、帽子和披肩,还有一个小楼摆满了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几个雕刻精美的大葫芦让我爱不释手,最小那个也有篮球那么大,开价索尔(约港币),价格不菲,唯发愁路途遥远携带有困难,最终放弃了。
每次出国旅游都犯这种选择焦虑症,结果都是带一些没有意义的小玩意回家,后悔无比。不过这次淘到了《山鹰之歌》(EICondorPasa)唱碟(也有译作《老鹰之歌》),非常珍爱。
随着拂晓明媚的曙光
安第斯的山鹰苏醒
它慢慢地张开翅膀
飞到下面清泉喝水
大地马上变得一片翠绿
充满友爱与和祥
随后百花盛开
阳光普照麦田
普照麦田
随着拂晓明媚的曙光
安第斯山鹰飞向地下
天空因看它飞走而落泪
在他离去时大雨倾盆
它的到来使大地变得一片翠绿
充满友爱与和祥
随后百花盛开
阳光普照麦田
普照麦田
它的旋律时而低沉悠扬如抒情小调,带着隐隐的悲怆,时而又慷慨激昂如进行曲一般鼓舞斗志,每次聆听都会把你带回那古老的印加大地,那个如梦一般的异乡。
这首歌曲一定要用印第安人传统的排笛演唱才能带出那种古朴、悲壮,才能表达出真正的印加人心声。
为我演奏这首歌曲的是一个中年印第安艺人,那天我正在一家餐馆吃晚餐。那是一家地道的印加餐馆,叫APUVERONICA,他们用的全是当地食材,烧豚鼠、烧鸭,还有用不同方式烹制的来自高山湖水的鳟鱼,肉质鲜美,原汁原味,蘸料开胃可口,而且配有当季青菜。他们全天营业,经常客满,我第一天去了两趟才等到座位,在厨师的推介下我点了石板烧鳟鱼,吃了那餐就忘不了啦,每天或中午或傍晚必去吃一次。那个餐馆在二楼,我一上楼老板就认出我,我坐下只须说“鳟鱼”,他立刻向我伸出两个大拇指,然后高兴地去厨房下单。老板长得敦敦实实的,脸膛红得发亮,永远带着微笑,在那里吃饭感觉如参加朋友派对一般开心。
这天,我差不多吃完的时候,一个长得很英俊的印第安男子轻轻地走上楼,他穿着浅色方格大披风,挂了一身乐器,站在楼梯口的窗台前向客人们鞠躬,然后不慌不忙把乐器一件一件摆放在身上的各个位置就开始演奏起来。
排笛声先是带点嘶哑夹着气声,慢慢变得细软悠扬,吉他相伴,令节奏与旋律直逼人心。好熟悉的旋律,我情不自禁放下刀叉,闭目细品,试图找到那一丝可能有的记忆。
不知不觉他已经谢幕,在热烈的掌声后,他走到附近的一桌欧洲客人前,从斜背的袋子里拿出一个唱碟推销,有人买了,也有人客气地谢绝了,他很礼貌地还以微笑,然后到下一桌推销。他同样走到我这里,英文讲得很好,原来他演奏的是秘鲁民歌《山鹰之歌》,这个唱碟就是那个曲子。30个索尔一盘,差不多港币,不便宜,但是我毫不犹豫买了一盘。不仅是因为喜欢这首歌曲,还很欣赏他的这种行艺方式,这比那些拿着帽子向顾客讨零钱的做法有尊严,不卑不亢,诚实厚道,这也是我对秘鲁印第安人的印象。
印加往事
这首歌曲被秘鲁人视为第二国歌,年由达尼埃尔·奥罗米亚·罗布莱斯(DanielAlomiaRoble)根据印第安民谣而创作,歌谣的大意是“神鹰,安第斯山的王者,把我带回我亲爱的土地,我的家乡安第斯山,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在一起……”它歌颂的是民族英雄TupacAmaro,他在年领导了一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运动,起义被镇压,他被殖民者杀害。传说他死后变成一只山鹰,永远翱翔在安第斯山的上空。
年,美国歌手保罗·西蒙在他的专辑《忧愁河上的金桥》中演唱了这首民歌,轰动世界,它的旋律后来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一首反殖民统治的歌曲,七十年代在中国国内也很流行,我很确定小时候听过,那旋律就储藏在记忆的某一角落。
真是奇妙,这个印加古镇却屡屡勾起我的儿时记忆,就连那些天天打交道的酒店服务员、老板,也感觉好似山东老家的邻家大叔和兄弟,他们的外貌和身形的确很像中国北方人,那种朴实、憨厚和乐观、坚忍的性格也如出一辙。
多数游客都把奥扬泰坦堡当作去马丘比丘的中转站,匆匆来了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坐火车奔向马丘比丘,而我在这里住了四天,认认真真感受它的风情和音韵,那种欣悦竟在心里埋下了深深的根,从那之后,无论身在何处,哪怕听到一丝相近的排笛声都会激动不已,美妙的回味立即涌上心头。
年3年30日初稿,年5月9日定稿
图片说明:
1.在奥扬泰坦堡遗址俯视小镇全境
2.奥扬泰坦堡村酒店大堂
3.美丽的山谷
4.奥扬泰坦堡遗址
5.往太阳神庙行进
6.艺术版印加妇女
7.现实版的印加妇女
8.清幽的街巷
9.你看你的景,我走我的路
10.敞开的大院
11.《神鹰之歌》唱碟
12.奥扬泰坦堡的二楼餐馆
13.二楼餐馆的纯粹印加风味
14.奥扬泰坦堡村的服务员
作者简介:苗晓霞,祖籍临沂,现居香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在内地的《山东文学》《作家报》担任编辑记者,居港后在香港新亚洲出版社担任高级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主要从事散文、文学评论、人物专访写作及科普读物翻译,出版有《情系巧克力》《考古》《哥伦布》。
策划
张岚
编辑
子敬贾慧
本期责编
贾慧
临沂市作家协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