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自然资源 >> 矿业投资并购实务之九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
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通过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和参股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在海外进行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的企业中,一些企业成功控制了一定量的海外矿产资源,实现了矿产资源储备的增加和企业的发展扩张,但是也有一些企业折戟沉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对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过程中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决策机制不科学,缺乏海外矿业项目投资风险意识
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是一种关乎企业发展前景的战略行为,要求高层决策者对本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结构和布局思路,准确定位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的目标和方向;而在进行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的一些中国企业中,在进行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决策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总体战略部署,并且企业的决策机制不科学,缺乏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风险意识,对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潜在的各种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因为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例如,年中钢集团耗资19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WeldRange磁铁矿石项目,但是由于选矿技术难度大和基础设施条件不具备,导致项目无法开发。中钢此次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钢实行的“一把手”决策体制,公司领导人听完项目考察报告未对该项目所蕴含的风险因素和项目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就急于竞标导致投资失败。
(2)不了解国际矿业市场运作规则,缺乏海外矿业投资实践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已经开展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而与之相比,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起步晚,缺少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实践操作经验、海外商业经营管理经验、不了解国际矿业市场运作规则;与此同时,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具有风险高、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周期长、投资不可逆、项目资产价值、开发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大、环保审核条件严格、管理运营难度大、跨地域和跨文化管理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中国企业很难做到对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繁杂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估,从而规避和管理投资风险,导致投资失败。
例如,年中信泰富投资西澳10亿吨磁铁矿资源项目,因为不熟悉澳大利亚的矿业开发规则,对澳大利亚极为苛刻的环保要求估计不足,加上错误地选择了一家并不具有国际大型矿业项目工程总承包经验的工程总承包商,使得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因为环保要求与劳工签证等问题而推进缓慢,投产日期延迟了将近四年,投资成本不断攀升达到原计划投资总额的2.38倍,直接增加了项目的财务费用和盈利压力,并且还错过了一轮非常好的市场行情。
此外,由于缺乏海外矿业投资实战经验和策略以及不了解国际商业规则而被卖家利用,每到矿业项目收购竞价的关键时刻,中方企业的相关消息就会被一些西方媒体所报道,甚至包括一些属于高度商业机密的内容也被公之于众,利益相关者则利用这些消息拉升被收购方股价,导致交易价格和成本大幅增加。例如,首钢收购秘鲁马尔科纳铁矿的价格高出其他竞标价4倍,中石化收购加拿大重油生产商TanganyikaOil公司时,被收购公司的股价从2加元被拉升至31加元,中石化多付出了十多亿加元,直接导致项目的财务费用居高不下,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3)缺乏国际资本运营经验,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不足
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周期较长,一些中国企业对计划投资的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所产出的矿产资源产品的长期的价格走势、市场需求供应平衡、市场前景、行业发展趋势等市场风险缺乏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当矿产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上涨、市场行情表现强劲的时候盲目进行海外矿业项目投资,而当矿产资源产品市场行情出现逆转价格下跌的时候,投资很难撤出,给投资企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缺乏对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密切相关的汇率影响因素的变化、汇率变动趋势、利率波动走势变化、以及项目融资等市场风险的规避和控制的经验和能力,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中铝年投资30亿澳元开发澳州奥鲁昆铝土矿项目,后因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铝价大幅下跌而被迫终止;中信泰富年买下西澳10亿吨磁铁矿资源项目的开采权,为了对冲项目的货币汇率风险,中信泰富分别与巴克莱银行等13家银行签下了24款外汇买卖合约,然而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澳元持续贬值,中信泰富因此亏损超过亿港元;年中川矿业投资加拿大20亿吨钾盐矿项目,但由于固体钾矿的开发技术难度大,开采周期漫长,需要投资资金数额十分庞大,后因融资风险导致20-25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无法解决而进退维谷。
(4)不够重视地域文化差异风险,跨地域文化风险管理水平欠缺
中国企业开展海外矿产资源投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面临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企业本土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差异或文化冲突,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或冲突;而开展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一些中国企业因为不够重视地域文化差异,特别是在矿产资源项目开发和运营过程中的土地征收补偿、当地居民搬迁安置、生态环境保护、当地员工管理和薪酬福利安排等这些容易发生纠纷和冲突问题中,跨地域文化风险管理水平欠缺,不能进行妥善解决和应对,并由此酿成文化冲突风险,致使海外矿产资源项目管理运营效率下降,经营成本增加,甚至受到当地社区和民众的抵制,使得项目无法顺利推进。
例如,首钢收购了秘鲁马尔科纳铁矿之后,由于劳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能被当地员工所接受和理解,更不了解秘鲁的“罢工文化”,以中国国有企业固有思维方式来处理劳资矛盾,因此经常遭到铁矿工会组织的抵触;首钢进入秘鲁近20年,几乎每半年就会遭遇一次罢工事件,每次罢工时间持续数周甚至更长,而且每次罢工的经济损失都在数百万美元以上。
(5)缺乏本土专业性服务机构提供全面的投资风险评估和管理
在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国内矿业资本市场、矿业技术服务市场、矿业信息服务市场等相关配套市场发展缓慢,缺乏能够为投资企业提供海外矿产资源项目准确信息、财务顾问、法律政策事务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机构,而且也缺少能够提供海外矿产资源项目资产价值评估、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尽职调查、投资方式设计、融资渠道和方式设计等关键内容的专业服务机构。由于中国目前还缺乏海外矿业项目投资经验丰富、在全球矿业领域具有强大实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中国企业不得不雇用国外投资银行从事财务顾问、法律事务、投资和融资方式设计、资产价值评估与投资风险评估等业务。但是,这些服务机构所代表的利益团体不同,在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过程中,服务机构是以项目所达成的收益作为收费前提,可能会受利益驱动而人为降低对投资风险的评估。
例如,年中石化出价20.7亿加元收购了加拿大的重油生产商TanganyikaOil公司,后经证实该项目出产的石油的油品质量低劣,炼化成本非常高。没有办法炼化,也不能运回国内,同时油品也不符合国际交易标准,后来又因为叙利亚政局不稳定,中石化的员工已经全部撤离叙利亚;在没有进行项目全面评估就完成了购买,造成了油品质量低劣这样重要而简单的失误。
(6)项目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海外矿业项目投资风险管控能力不强
中国企业在开展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熟悉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相关法律政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熟练掌握国际矿业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的专业人才,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决策过程中,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强,对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潜在的各种风险缺乏科学的评估,缺乏完善的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风险管控体系,以及缺乏有效的响应迅速的风险防控机制设计,导致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成功的较少,而失败的居多。
例如,年万宝矿业公司投资10.65亿美元开发缅甸莱比塘铜矿,但是开工仅3个月后,该项目就因当地村民和社团不断的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而被迫一度中断。由于缺乏完善的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和管控体系,万宝矿业错误地选择了合作伙伴和投资策略,莱比塘铜矿大规模抗议事件再次反映出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的风险管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