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地形地貌 >> 连平大宗商品价格拐点已到大约在秋季
作者:连平
源自:期惑讲堂(ID:vzhishill)
主要观点
本轮PPI上涨有三个特殊背景。一是疫情抑制供给复苏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各区域疫情控制的差异导致上游产品产出效率跟不上终端需求扩张,供求缺口难以快速收敛。二是货币大幅宽松叠加财政轮番扩张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财政扩张和美联储扩表导致大量廉价流动性脱实向虚,金融资产价格明显上升。美元指数下跌助推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财政刺激计划从救助转向基建显著提升了市场对相关大宗商品的涨价预期。三是碳中和政策的执行带来短期供给冲击。环保限产政策的落地限制了短期内产能扩张和供给补充的速率,抬升了下游产品价格的涨价预期。此轮国内PPI上涨先后经历了内需、外需两轮需求释放逻辑,旺盛需求下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供求关系依然总体偏紧。
从细分行业来看:受能源市场多元化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油价格难以出现持续大幅上涨;供需改善导致铜价高位调整,但产出端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游旺盛需求背景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产能扩张受限支撑钢材价格;夏季电厂补库需求叠加去产能政策短期内加剧动力煤价格上涨预期;国际供给下滑导致大豆价格上涨,国内玉米价格上行存在压力。
长期来看,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缺乏需求基础。过去几次大宗商品超级周期都与主要经济体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大增有关,但未来各主要经济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都难以出现过去曾经有过的持续大幅上升,仅从短期的、阶段性的需求释放和货币因素变化来认定大宗商品开启超级周期有失偏颇。
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推动PPI步入拐点。综合前两轮PPI上行周期及目前全球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国内PPI或将迎来延续几个月同比增幅8%以上的高位运行后于四季度回落,全年同比可能在5%以上。
核心CPI将在年下半年及年上半年趋势性上行,最大涨幅有可能超过3%,年内有可能达到2%以上。猪周期下行背景下全年CPI仍将在1-2%区间内运行,年底不排除核心CPI同比超过CPI的可能。
为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建议一是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定力,必要时灵活适度微调;二是促进大宗商品进口多元化,削弱采购需求压力;三是管控好农产品价格;四是多渠道帮助小微企业对抗通胀冲击;五是做好通胀预期管理和市场价格监管。
正文
自年6月起,伴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我国PPI已连续11个月环比正增长,同比涨幅从年5月-3.7%的低点升至年4月的6.8%,期间上涨了10.5个百分点。
相较于最近两轮的PPI上涨周期,即年7月至年7月的24个月间累计上涨15.74个百分点,以及年12月至年2月的14个月间累计上涨13.75个百分点,本轮PPI上涨势头更为强劲。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有何不同寻常的背景,全球大宗商品是否迎来了上涨的超级周期,当前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未来我国PPI上涨是否将延续更长时间,何时会出现拐点,这一系列问题市场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dxdm/2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