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国家气候 >> 亲青帮丨团大嵊教你诈骗案例的分析和预防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法
制
教
育
·街头诈骗类型介绍·
诈骗案例类型非常多,常见的分为街头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诈骗。
街头诈骗常具有以下类型:
算卦消灾诈骗:犯罪分子称受害人孩子有难,用财物消灾的方式实施诈骗。
赠送文物诈骗:犯罪嫌疑人用一些类似文物的东西赠送给受害人以获得信任,之后向受害人骗取钱财。
拾物平分诈骗:嫌疑人主要利用受害人贪小便宜的心理,故意将钱财掉在受害人面前后捡起,其中1名嫌疑人与受害人主动搭讪,以受害人看到为由提出与受害人平分,随后另外的嫌疑人自称是失主,借口检查受害人随身物品,将受害人随身财物骗走。
假币购物诈骗:嫌疑人先以真币购买受害人大量商品,在受害人验过真假后,假装接听电话并声称买主要求退货,拿回真钱,在博得受害人的信任后,犯罪嫌疑人又故伎重演,接电话、取货、支付假币。
对换外币诈骗:不法分子以问路等为由主动搭识被害人,骗取其信任后,以车祸、生病急需用钱而身边只有外币需兑换为借口;或在被害人面前“演戏”,假装和托儿成功兑换外币转手赚钱,再劝说被害人也来兑换;或诱骗被害人换外币赚取汇率差价为诱饵,以低汇率的秘鲁币、巴西币冒充高汇率的美元、英镑、欧元等外币与受害人兑换人民币,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受害者大多不了解各国货币的汇率,一般这种案件现场会出现一名所谓“银行工作人员”,对低汇率外币进行“鉴别”,设圈套诱使受害人受骗。
·电信诈骗介绍·
一、伪基站的安全防范
李女士正在使用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银行卡消费积分兑换短信,她没有多想就点开了链接,并按提示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又输入××银行短信发来的验证码,没想到短短数十秒后,就收到多条共计转款元的短信,李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安全解读:
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伪装成银行或运营商发送诈骗短信,引诱手机用户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从而将木马病毒植入用户手机,盗取用户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实现骗取钱财的目的。
防范方法:
1.发现手机信号突然中断,应提高警惕,因为靠近伪基站时,手机一般会脱网,几秒后才恢复正常。
2.当收到“中奖”、“转账”等短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更不要转账汇款。
3.不要轻信各种积分兑换,正常的积分兑换应通过官方渠道。
4.手机要安装安全软件,它们可以有效拦截垃圾短信。
二、谨防“熟人”借钱的陷阱
庞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其领导,要求庞某次日早上去其办公室一趟。第二日,庞某上班途中再次接到该领导电话,对方称其临时出差,马上登机,但家属有人突然住院急需用钱,叫其帮忙到银行汇款给亲属。随即庞某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汇款2万元。经查,这是不法分子对不特定的人群拨打电话,以冒充领导、熟人的方式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
安全解读: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冒充领导、熟人等方式,谎称其遇到需给领导送礼、生病住院、交通事故赔钱等“急事”,以借钱救急为借口,骗取受害人将钱款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
防范方法:
1.凡是自称领导、同事要求汇款的,一律不理。
2.凡是告知“家属”出事需要先汇款的,一律不管。
3.凡是涉及银行账户信息的,一律挂掉。
4.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以防泄露。
5.如不幸受骗,应及时报警。
三、应对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正确方法
居民小林接到一通自称是“市××区电信局”的电话,对方称小林在该市开户的电话欠费元。小林否认后,对方又称是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所致,应该立即报案,并帮其把电话转接到“市公安局××分局”。一名自称是××分局民警的男子接听电话,以小林涉嫌洗黑钱犯罪为由,诓骗他将名下存款转到指定账户以证清白。小林信以为真,遂将自己银行卡内的几十万元人民币分多次转账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内。
安全解读: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威胁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买卖器官、经济犯罪等,利用受害人急于“摆脱干系、减少损失”的心理,诱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不法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范方法:
1.所谓“安全账户”、“秘密账户”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2.所谓提示登录指定网站、输入密码进行转账操作的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3.所谓行政执法部门人员以办案为名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4.所谓提示登录网站查看网上通缉令、协查通报的都是陷阱,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5.收到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查案的电话或短信时,应及时与家人朋友商量,切不可盲目听从电话内陌生人的指挥。
·“杀猪盘”骗局·
所谓杀猪盘,就是指骗子先和猪(指受害人,下文不再赘述)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摸清猪的底细,然后让猪愉悦、心甘情愿地走向自己的屠刀,被杀后还找不到屠夫在哪。骗子们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猪,把建立情感关系叫做养猪,把最后的诈骗叫做杀猪,整个过程被称作“杀猪盘”。
刷短视频是当下民众最喜爱的消遣方式,各大短视频平台一时之间,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和流量,与此同时平台开放的特性,也导致大量营销号及诈骗号滋生。诈骗分子利用这些短视频平台,通过复制、转载他人的短视频内容,包装自己。冒充网红、富二代、高富帅、白富美等交友,引导诱使受害人添加其社交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gjqh/1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