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国家气候 >> 题典日本核废水将排入大海,背后的高考
日本政府4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经过滤并稀释后将排入大海。这一决定立即在国际各界引发巨大轰动。
事件·回顾
虽然日本政府一再表示排放核污水的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此举依然引发普遍担忧。4月12日,菅义伟表示:“一旦正式决定排入大海,可能还需要2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段时间主要是努力获得国民对于安全性的理解。”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日本拟决定核废水排海事再次回应,他表示,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严重关切,要求日方切实以负责任的态度,审慎对待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图源网络上述决定,遭到包括福岛民众、日本渔民乃至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虽然日本政府正探讨排放入海的方法,但遭到担忧受损的渔业人员激烈反对。福岛当地民众举行抗议集会,举起“海洋在哭泣”、“反对含氚废水排入海洋”等标语牌,反对日本政府的相关计划,希望政府不要单方面强行决定。地理·热点
大量核污水从哪里来?
核污水,顾名思义就是含有放射性的污水。大家一听放射性,是不是觉得很可怕?实际上放射性无处不在,我们平时喝的水也有放射性,只是没那么强。我国的饮用水标准对放射性水平的指导值是总α比活度0.5Bq/L,总β比活度(不包括氚)为1Bq/L。放射性水平多高的水才称为核污水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但对于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流出物,有相应的要求,例如GB《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给出了MW热功率核电厂的液态流出物控制值:滨海厂址除氚和碳14外,放射性核素浓度不超过Bq/L,内陆厂址为Bq/L,并保证下游1公里处受纳水体总β放射性不超过1Bq/L,氚浓度不超过Bq/L。由此可见,即使正常运行的核电站,比如我国的大亚湾、田湾等核电站,也在向海洋中持续排放“核污水”,这种“核污水”的正式名称叫做“液态流出物”,不仅有浓度要求,还有总量要求。图源网络:日本大地震随着污水量的持续增加,东电在厂区建立了个污水储罐(截止年9月),储存污水量高达万立方米。但污水储罐的建设将于年底结束,总储水能力最高将达到万立方米。显然,剩余空间不多了,如果不排放,到年污水将会灌满所有储罐。这些接触过泄漏的堆芯放射性物质的污水,如果不加处理,放射性是非常高的,因此东电建设了ALPS先进液体处理系统,采用吸附、脱盐等工艺,去掉除了氚以外的放射性核素,如铯、锶90等。后来,为了要排放,又建立了二次净化处理系统,根据东电提供的数据,在经过两次净化后,铯浓度降至0.Bq/L,锶90浓度降至0.Bq/L。但对于氚,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处理后的氚浓度仍高达70Bq/L。东电看上去不太喜欢“核污水”这个词,他们把经过ALPS净化的水称为“处理水”。大海是最好的垃圾箱?
既然装污水的储罐就要爆满了,多万吨的所谓“处理水”总要有个去处,说到底就是要排放,只是往哪里排放的问题。东电曾提出五种处理方案:增加储罐及容量、在其它地方设置储罐、固化后进入地下、处理后排入大海、以水蒸汽形式排入大气。后来,解决方案集中到两个:排入大海和排入大气。福岛厂区的储存能力已近极限,再增加储罐难度太大,而若要在异地新建储罐,估计不会有哪个地方会接纳这种烫手山芋。至于埋入地下,且不论成本如何,也很难保证不泄漏。而剩下的向大海或大气排放的方案,无论哪一种,都在挑战着公众的神经。相关试题快来练练手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A是_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形成的洋流。 (2)图中B洋流流向为_______,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 (3)图中洋流C是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形成的洋流,其性质是________。 (4)甲渔场的名称是_______,它形成的原因是____;乙渔场的名称是_______,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 (5)科学家监测到丙地有核污染物,据推测该污染物来自于日本年地震后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导致丙地核污染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这说明洋流对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 东南信风(信风)自南向北降温减湿盛行西风寒流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上升流北太平洋暖流扩大污染范围 本题以世界洋流分布简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流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A属于赤道暖流,该暖流处于东南信风带内的,其是由于东南信风的吹动作用而形成的。 (2)读图可知B为秘鲁寒流,该洋流是自南向北流动的;其对沿岸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3)读图可知C属于西风漂流;该洋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作用下而形成的,其属于寒流。 (4)读图可知甲属于日本的北海道渔场,该渔场是由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而形成的;读图可知乙渔场为秘鲁渔场,该渔场是由于受到秘鲁上升流即秘鲁寒流的影响而形成的。 (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丙地的也有核污染的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这说明洋流污对染物具有扩大污染范围的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日本能源构成示意图)。材料二: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部分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日本还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1)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 (2)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但其核辐射对我国影响较小,请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说理由。 (3)日本宣布将关闭部分核电站,这可能造成日本电力供应不足。请你为日本政府献计献策。 (4)试运用相关知识对日本的能源构成作简要评价。 (1)分布密集;临近海洋;临近主要工业区。 (2)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 (3)节约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其他能源;从国外输入能源;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 (4)能源构成多样化,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为主,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太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核能比重相对较大。 (1)读左图可知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密集;临近海洋;临近主要工业区。 (2)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 (3)节约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其他能源;从国外输入能源;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 (4)读右图可知日本的能源构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为主,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太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核能比重相对较大。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一旦达成自贸区协议,中日韩将成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世界第3大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整体经济福利都会增加。 材料2:下图为“某日东亚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图中粗虚线为锋线。材料3:北京时间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受其影响,3月12日以来,福岛核电站连续发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已成为主要的次生灾害。 (1)此图所示季节为________(冬、夏)季,此时韩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4分) (2)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但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分析其原因是什么?(4分) (3)简述我国与日韩在经济发展与协作中各自突出的优势。(4分) (4)分析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意义。(4分) (1)冬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 (2)我国位于日本西部,此时东亚以偏西风为主;日本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也使得核泄漏物质向远离我国的方向扩散;受大气的扩散和海水的稀释作用,使其浓度降低,因此对我国影响不大。 (3)中国:劳动力丰富、廉价;市场广阔。日韩:技术先进;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4)将有利于增强三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性,带动东亚乃至亚太经济一体化总体进程;有利于三国的政治互信、东亚地区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有利于在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合作。 (1)根据海陆气压形式判断,此时亚欧大陆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应为北半球的冬季。韩国南部沿海处于冷锋控制,会出现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 (2)考虑此时风向和日本暖流对泄露物质的影响。 (3)我国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日韩两国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 (4)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三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而且在政治互信、环保合作等方面提供有力条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