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8/16 17:11:50 点击数: 次
北京根治痤疮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79942.html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总复习练习四(地球上的水)一、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A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陆地淡水不断得以补充和更新,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里,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故正确。2.A洋流按其水温低于或高于所流经的海域的水温,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寒流,亦称凉流,冷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来自水温低处。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来自水温高处。因此本题叙述正确。3.A水循环发生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循环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联系起来,促进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正确。4.B渔场是指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随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或越冬适温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在一定季节聚集成群游经或滞留于一定水域范围而形成在渔业生产上具有捕捞价值的相对集中的场所。秘鲁渔场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而是深层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的。所以说法错误。5.B在一定时间内,水循环量是一定的,如所需水资源超过水循环量,水资源会出现短缺。故错误。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6.D7.A6.据图可知:图中①③⑦箭头表示社会循环,②箭头表示自然循环,其中①、②箭头都是指向城市地表水,①应该是跨流域调水,②应该是地表径流,⑦来自大气降水,应该是人工降水,③箭头由城市地表水指向用水,应该是管道输水,D正确。故选D。7.城市用硬化地面会使地表水增加、地下水的减少,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而图中⑤表示下渗,A正确。④表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不能增加④,B错,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可以增加地表径流,C错,⑥表示水气输送,城市绿地建设,对水汽输送没影响,D错。故选A。本题以某城市水循环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需要结合课本关于水循环的介绍即可作答。8.A9.D8.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可以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①③④正确。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不参与水循环,②错误。故选A。9.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中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BC错误。岩石圈是内部圈层,A错误。故选D。该题以一滴水的旅程为背景,联系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水循环。要求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学科素养,属于基础性题目。10.D11.A10.从图中看,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通过净水下渗环节,增加下渗量,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正确。对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的影响从图中读不出来,A、B、C错。故选D。11.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内涝发生,但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①正确、③错。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正确。绿地得到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①②正确,故选A。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1、修建水库,能够增加局部区域的蒸发量和降水量。2、植树造林,可增加蒸腾量和下渗量,即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3、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12.B13.A12.钱塘江大潮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A错。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喇叭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B对。每年中秋节前后,该海区常刮东南风加剧潮水上涨,C错。白天海水涨落称“潮”,夜晚海水涨落称“汐”,“晚日浮沉急浪中”描写的是夜晚海水涨落现象,即为“汐”,D错。故选B。13.人们可以利用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建设潮汐电站,②对。可以根据潮汐的特点合理发展海水养殖,①对。潮汐运动的特点与研究海冰淡化和选择远洋航线无关,③、④错。A正确。故选A。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14.C15.C14.一般情况下,由低纬度向两极,受温度变低的影响,海水密度逐渐变大,与图中①曲线特征相似,因此①表示海水密度变化曲线;受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影响,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与图中②曲线特征相似,因此②表示海水温度变化曲线。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海雾影响航行,海雾的形成与海水温度有关,与海水密度无关,A错误;从图中看,北半球的高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B错误;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因此“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C正确;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因此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温度关系密切,D错误。故选C。海洋水水温分布特征: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暖(寒)流海区水温高(低);表层水温高,向下水温降低;临近陆地的水温变化大。海洋水盐度分布特征: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盐度较高,寒流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大的近海海域盐度较低。海洋水密度分布特征: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16.B17.D16.由所学知识可知,“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A错误,B正确,C错误。海底地震会引起海啸,D错误。故选B。17.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海水由密度小的流向密度大的海域,C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D正确。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的海水密度的变化特点。海水密度与水温、压力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压力越大,密度越大;海洋水温存在明显的垂向(深度方向)分布差异,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海水的密度会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18.C19.A20.D18.根据洋流分布图的形状可知,是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图,BD错误。该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旋转,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C正确,A错误。故选C。1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海区最可能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那么③为南赤道暖流,其主要动力是东南信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该海区最可能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④应该是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例如秘鲁渔场)。D正确,ABC错误,故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洋流的有关知识。21.C22.D本题以“文字+景观图”的呈现方式,以深海探测活动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海水性质等相关知识,运用逻辑分析能力,推测海洋与人类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21.通过对文字材料分析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水压极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为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可以推测制作保护驾驶员的球形舱的材料必须抗压、抗断、既要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又要有很高的强度,外壳无比巨厚,又不能使自身太重,这样恶劣的环境对焊接、组装技术同样也有极高的要求。如果这样恶劣环境都能适应,其应用前景也一定广泛。所以选项C中“重”字,对制作球舱的材料理解有误,故选C。22.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意味着我国开始拥有了深海探测的能力。所以也就具备了覆盖全球海洋%海域的作业能力。故D项正确。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C渤海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内海,气温低,冰期长,海冰资源丰富,A错误;海水资源丰富,海冰开发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B错误;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缺乏严重,海冰开发市场前景广阔,D错误;海冰需要采集及处理成淡水,因而开采成本高,C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海冰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提取材料信息不足,对海冰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本题无从下手。24.B25.D24.三亚毗邻南海,海域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大,B对;海洋牧场的建设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不仅仅只是考虑经济效益,A错;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目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并不是三亚的科技水平高,C错;市场需求不是主要考虑因素,D错。故答案选B。25.从长远来看,海洋牧场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减少对陆地耕地资源的占用,D对;增加水产品的类型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的恢复,但不是恢复原生环境,AB错;对海洋自然灾害的形成影响不大,C错。故答案选D。“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3分)(2)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4分)(3)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支流汇入水量大。(3分)(4)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5分)本题考查水循环类型、环节及洞庭湖洪灾多发的原因等知识点。(1)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是海洋降水,③是蒸发,④是陆地降水,⑤是地表径流,⑥是蒸腾,⑦是下渗,⑧是地下径流。(2)图示地区是洞庭湖及周边地区,长江流入海洋,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过程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在陆地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3)洞庭湖区域洪涝灾害多发,原因是该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洞庭湖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多支流汇入水量大,排水不畅导致洪灾多发。(4)据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分析,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是夜晚湖水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湖面空气下沉,降水少。(1)南;暖;增温增湿。(3分)(2)南;②;补偿流(上升补偿流);夏季。(4分)(3)有些沿岸海区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上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上升流。(4分)(4)海轮顺着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反之逆着洋流航行,浪费燃料,减慢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运;高纬度洋流南下携带的冰山会威胁航行。(4分)(1)图一中等温线分布特点是越向南温度越低,因此位于南半球。虚线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显然水温较同纬度地区高,因此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2)从流向上看,暖流一般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南半球为向南流。①~④4个地点,②为索马里寒流,为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一般出现在夏季,可能有大量鱼类出现。(3)有些大陆沿岸海区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下层海水上涌来补充,在沿岸形成上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上升流。(4)洋流对航海影响一般表现为航行速度、航行时间、海雾、海冰等。海轮顺着洋流航行,顺水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节省时间;反之逆着洋流航行,浪费燃料,减慢速度;寒暖流相遇处易形成海雾,影响视线、造成事故,影响海上航运;高纬度洋流南下携带的冰山会威胁航行安全等。
END
面向高考学趣有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moyany.com/gjqh/225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