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说车之十五
先说说斯柯达这苦逼
斯柯达汽车诞生在年的捷克的布拉格,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
另三家分别是:年奔驰,年标致,年福特。
斯柯达最开始生产的是自行车。
年,开始生产摩托车,是世界上生产机动车最早的厂家之一。
年,生产了第一辆汽车Voiturette(小型汽车),当时世界上能生产汽车的还没几家。
年,斯柯达豪华车型HispanoSuiza问世,这款极尽奢华车是当时世界上最贵的汽车,它的底盘价格比当时的劳斯莱斯还贵。
年,斯柯达问世,代替了HispanoSuiza,是斯柯达最有代表性的车。
年,速派(Superb)问世,第一辆是。
年3月,捷克被德国占领,汽车生产停顿。
至这一时期,斯柯达转向军工生产。
年斯柯达被国有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重新生产汽车。
年后,捷克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年4月16日,斯柯达再次被德国人占领成为大众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大众集团收购斯柯达公司70%的股份,其余30%股份在年收购,斯柯达成为德国大众旗下继大众、奥迪、西亚特后的第四大品牌。
看看德国大众公司都收购了那些同行,在年收购本土奥迪,年收购捷克斯柯达,年连续收购英国宾利,西班牙西亚特公司,法国布加迪,意大利兰博基尼,年收购瑞典斯堪尼亚,年收购本土保时捷,自此欧洲汽车都成为大众汽车。
年6月6日,斯柯达明锐在中国正式上市。
年斯柯达全线品牌销量为33万辆,这一数量尚不及上汽大众朗逸一个车型。
仔细分析一下斯柯达在中国销售不好的原因:
首先,是车型问题,自从斯柯达被大众领养后,就秉承了大众前脸千年不变的思想,整体上斯柯达的车型还算可以,但是,就是前脸设计的太难看,不够前卫,让人一看就觉得庸俗。尤其车标简直太磕碜,不够简洁,繁琐。这是个靠脸吃饭的年代,颜值很重要。
其次,斯柯达市场布局不够合理,斯柯达的小型车有:晶锐。紧凑型:昕动、昕锐、明锐。B级:速派。相比大众就差的太多了,大众从小型到B级,南北大众共布局了15款,小型有:POLO,紧凑型:桑塔纳、捷达、朗行、朗逸、朗境、凌渡、宝来、高尔夫、速腾、嘉旅、蔚领。B级:速腾、帕萨特、CC。而且紧凑车销量前十名大众牢牢占据了一半。相比之下大众对于这个领养子投入的力度不够。
第三,品牌知名度不够,不要谈斯柯达你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对这个并不认可,你就是大众的一个分支,大众的子公司多了去了,还轮不到你,在某些人眼里斯柯达甚至不如国产车。看看奥迪,很多人还不知道奥迪就是大众旗下的所以是自己的名字不够响亮,怪不得别人。
第四,斯柯达没有继承大众皮实耐操的优点,却继承了大众的缺点,减配!
其实,也不能说过大众对斯柯达不够重视,大众的先进技术往往都率先应用在斯柯达上.
例如:
大众最新小型车平台是晶锐而不是POLO;
最新紧凑级轿车平台车型是明锐不是速腾;
最新MQB平台的B级车是速派,而不是迈腾和帕萨特;
最新EA发动机,最新EA发动机和最先进的DSG变速器也是优先在斯柯达品牌发布。
虽说斯柯达在中国销售不好,但是,在欧洲卖的还是相当不错。
为什么不愿意买国产车,说一下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差距
1.发动机
目前国产车企2.0以上发动机基本生产不了,国内虽然车企业众多,除了吉利说能自主生产发动机外,其余大都都依赖进口,其实吉利也是收购澳大利亚一个生产发动机企业。国内有部分企业可以生产2.0以下小排量发动机,说白了,也是购买的外购人淘汰下来的技术。而大部分车企用的是日本三菱发动机。
2.底盘的调教底盘的调教说白了就是悬挂,悬挂是一辆车稳定的关键,不同的调教有不同的效果,现在国内车企都还没有掌握底盘调校,大多数都是把国外技术搬过来就用,或者外包出去请国外专业调校团队。很多人认为调校并不重要,其实是大错特错一辆车调校的好坏取决于一整个品牌的技术功底,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是采购同一副变速箱,相同的底盘悬架结构,但是在不同的品牌中,它们却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这都取决于厂家的调校功力。
3.变速器
与发动机一样,国内车企也不能生产,都购买的丰田爱信和德国ZF变速器。吉利说能生产,也是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厂的。
4.动力的匹配动力的匹配,并不是简单的将发动机与变速箱装配在一起,说起匹配的好坏,决定一辆车的好坏,低扭的输出,档位切换的平顺,清晰等等。相对而言,大众在动力匹配还是不错的。对于匹配和调教,是一辆车的内功修为,强大的内在调教,是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巨大差距。
三大件是汽车的根本,没能力造三大件的车企,不算成功的车企。
5.质量的把控中国人的特点就是爱糊弄,还有就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有诚信,在质量上从不严格。合资车出厂的时候,是经过了层层的检查和质量把控,而这些把控的细节,在自主车企上,尤其是某些国企里面是如同虚设一般。质量把控,这点上,自主车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卖的好的国产车投诉率就越高。
6.工艺的处理细节看本质,在大家看车的时候,看车身缝隙的大小与均匀度,来判断这款车的工艺水平高低。随着自主品牌对国外一些工艺锻造厂商的收购,以及高精度锻造仪器的引入,同等级别外观的自主与合资车的差距不是很大了,但是,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大的,同样装配一个零件,自主车与合资车差距还是蛮大的,这是人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
7.造车理念
国产品牌的造车理念,决定了他未来发展方向,这与外资品牌截然不同的理念,所以决定着它们走在了不同的道路上。
绝大多数国产品牌依旧是简单复制,在造车方面并没有标准,造车理念很较简单,就是制造消费者最喜欢的车型,尺寸大、空间大、7座、配置高、看起来很高端的SUV,只是简单把零件拼凑起来让车子能跑起来就可以了。
所以,自主品牌多是以便宜廉价来占领市场,没有高科技的东西,看看20万以上车,自主品牌一月能卖出几辆,就别再说豪车了。
中国汽车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峰发展期,但是,一些车企只顾眼前利益,不利用好当下时机做研发,练内功,而现在国人喜欢SUV,自主品牌就大造SUV,看看合资企业大多都是一款SUV,余下的还是以轿车为主,这一点国内吉利做的比较好,呵呵呵。可是,吉利也是收购了沃尔沃以后才好,沃尔沃家底丰厚,吉利拿来就用,够吉利吃几年了。
在年,中国汽车品牌小型、紧凑型SUV销量高达万辆,同比增长了58.4%。但到年9月,中国汽车品牌轿车销量停滞不前,在销量上比去年无论从总量还是占有率均略有下滑,如此畸形地发展下去并不是一件好事。中国汽车或许错过了这一绝好时机。
8.拼凑
“拼凑”是目前大多数国产品牌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哈弗H6的底盘与本田的CR-V,几乎一样,尽管底盘构造相同,但是H6不会有CR-V的行驶品质,目前很多车企就是单纯的模仿,就算用上更多好的材料,也是白费,很多车型都是拼凑而来,例如几万块的国产车用上独立悬架,但是,开起来的感觉也没有别人用扭力梁的好,拼凑很简单,但是涉及到调校是大学问,说白了大多数国产品牌还是功力不够。
虽然国内车企可以采用“外包”的策略,变速器,发动机无论是外观、内饰设计以及底盘的调校。但是,自主和合资两者差距不只是这些,更主要的还是时间的沉淀和技术的积累以及造车的理念。
9.保值
国产车型一直打着价低、性价比高的口号来迎合消费者。但也正因如此,,它始终摆脱不了便宜车的概念。目前国产车保值率非常低。
也不能完全说自主车全无优点。一,车身用料 在车身用料上足够厚道,相比某些合资车强除了很多,不偷工减料,从实处出发,高强度钢,安全气囊以及前后防撞钢梁,全部实打实的来的。
二,配置自主车配置足够丰富,到位。其实大多数国产品牌车型都具备挑战合资品牌的实力,国产车发展的历史毕竟还短,想要得市场认可,还必须得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考研,预计不会太长,最多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