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人口种族 >> 什么导致了法国革命时期众人对个人与家庭的
小说的地位在18世纪的法国愈形升高。这种现象显示,众人对个人身份认定的源头,以及个人与家庭的冲突越来越感兴趣。当然,这些小说的内容并不仅限于父子之间。若安·德·让的研究即曾显示,17和18世纪之交的女作家们,如何将她们对婚姻一事的疑虑-一婚姻,系作为一种社会契约而成就,或为实践个人理想而结合,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各种冲突一一化做笔下的小说世界。在这些作品里面,问题所在,不是严苛的父亲,而是霸道凌虐的丈夫,以及站在他那一边的不公平的法律。
同样地,18世纪后半期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西科邦尼笔下所扮演的暴君角色,也属丈夫与情人一一而非父亲-一行使暴虐的权威,施与专断的压制。男人“扮出一副好像生来就是强者的姿态,专门为指导、供应、保护那软弱、胆怯的女性。殊不知一直以来,正是他们自己不断地侵袭女性,硬要她们胆怯,并借由她们的软弱获取利益”。女作家先后发难,一波又一波抹杀父亲角色的趋势,也许可推葛拉芬妮脍灸人口的作品为极致-《一名秘鲁女子的书信》。
书中主人翁紫利亚是一名印加女祭司,先后落入西班牙人与法国人之手。女主角紫利亚感情生活的中心,是她的“兄弟”阿哉,而她就是在两人原定成婚之日被掳。紫利亚的一生,是一个活在传统家庭模式之外的女人;自阿哉弃她而去,改投另一个没有乱伦关系的西班牙基督教婚姻之后,她就拒绝嫁给任何男人。18世纪的女作家们,似乎将法律与丈夫一一而非父亲-一一视为一体,对父权一事似乎不大放在心上。众人对家庭冲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yany.com/rkzz/2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