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秘鲁 >> 旅游景点 >> 西欧为何气候稳定厄尔尼诺现象如何形成这种
笔者认为,西欧地区的冬天之所以不像欧亚大陆其它地区那样冬夏分明,就是因为在海水和海风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气候。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就像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空气互相玩跷跷板的结果,虽然环保主义者总是将厄尔尼诺现象说得很可怕,不过有时它也能为渔民带来福利。水这种物质拥有优良的储热性能,以海水那么庞大的体积,即便是在最极端的气候环境下,海水温度也最多只会每日改变1℃,平均每年有10℃的最高温差。
相比之下,大陆的有些地区就远没有这么宜人了,在最极端的地区,昼夜温差可以高达80℃。海洋的温度之所以这么稳定,就是因为当太阳的热量传递到海面时,这些热量会一点一点地向海水传递。而当太阳的光线不再照射海水时,这些储存到海水中的热量又要以同样的速度缓慢向上传递了。这还是在假设海水不流动的情况下,实际上极地和赤道的海水总是以一定的规律纠缠在一起,这使海洋的温度改变更缓慢了。海水流经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借助海风的吹拂影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温度。
让笔者为大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赤道地区的温暖海水流向本应相对寒冷的北美洲时,这些海水中储存的热量就会向寒冷的空气中施放,首先就会惠及到北美洲的居民。而这个地区还有一股吹向西欧的盛行风,这些热量就被随风传播到西欧了。可见这些看似分布面积不大的来自大西洋赤道的海水,通过这种方式一举两得地惠及了两片大陆的居民。不过几乎是以相同的原因,海水也会引发多年以前电视中常常提及的厄尔尼诺现象。
笔者不得不说,当海洋造福人类的时候,人类并不会深究其中原因,而当海洋带来不好的事件时,人们马上就注意到了。秘鲁远岸有一个享誉全球的渔场,形成这个天然渔场的原因就是一股强力的冷水上升流,这些来自海底的水富有营养,让喜爱冷凉环境的鯷鱼长得膘肥体壮。不过每年年底,上升流都会有所减弱,渔场表面的海水就因此升高了一点温度,导致鯷鱼的活动不在频繁,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表现。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要跨海追溯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每当太平洋海面的气压高时,印度洋上的气压就低,反之亦然,就像跷跷板一样。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年印度的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印度洋的气压就应该变低,让来自太平洋的风吹过来,为农作物带来雨水。但如果海洋气压异常的话,印度就会很不幸地遭遇饥荒。当海面上的气压发生异常时,海风的吹拂方向就会发生异常。海水的流动方向是会受到海风影响的,如果海风没有吹向往年应有的方向,那么对于秘鲁的渔场经营者来说,期待中的海底冷水也不会向往年一样湍急地涌上海面。这样一来,原本的渔场就瓦解了。
笔者觉得,由于海水和海风对人类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所以当我们在新闻上看到某个地区遭遇了厄尔尼诺现象,那么您就会知道,从印度到非洲全都遭遇了各种形式、轻重程度不同的自然灾害。不过至少对于秘鲁的渔场经营者来说,他们其实有更多选择余地的。原本秘鲁的渔场是盛产冷水鱼的,但既然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秘鲁沿岸的海水升温,那么当冷水鱼散去之后,渔民就可以选择捕捉鲣鱼、金枪鱼等暖水鱼类了。看了这篇文章,您是不是学到了新知识呢?给我们评论吧